转载自:四川日报
专访三星堆4号祭祀坑“坑长” , 信息量很大
2021-09-22
铜扭头跪坐人像、金面罩、戴着“项圈”的神兽神坛……最近一段时间 , 三星堆频频“上新” , 珍贵文物琳琅满目 , 再次让学界和公众为之兴奋 。
随着对三星堆考古的不断深入 , 古蜀文明中更多的历史细节不断呈现 。 这些细节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现代科技又是如何在发掘中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带着这些疑问 ,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专访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许丹阳 。
新发现 , 三星堆人或偏爱“国字脸”
“人像呈跪坐姿态 , 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 , 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杏仁眼 。 ”今年8月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表的简报中首次对三星堆4号祭祀坑出土的铜扭头跪坐人像进行了描述 。
本文图片
铜扭头跪坐人像
“像是完全按照真人的形态塑造出来的 , 为我们得知当时的人长什么样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 ”许丹阳介绍道 , 与三星堆其他出土人像的“模式化长相”不同的是 , 铜扭头跪坐人像个性十足 , 面部肌肉轮廓、神态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 。
铜扭头跪坐人像的头发由两根凹槽型铜条代替 , 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之间的卡槽位置 , 两膝贴地 , 双脚前脚掌紧紧抓地 , 后脚跟抬起 , 脚趾张开 , 因用力而脚指甲下陷 , 趾关节突起 。
“该器物是当前发现的商代晚期最具艺术性的青铜人物塑像 。 ”许丹阳认为 , 如此兼具写实性和艺术性的新人物 , 无疑为研究当时人群的社会体系、生活习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
值得一提的是 , 人像身上还有多个细节 , 许丹阳表示 , 人像所饰纹饰复杂多样 , 交错 “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首次发现 , 羽翅纹也较有特色 。 而燕尾纹在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器上多见 , 这可能暗示了三星堆与长江中下游两地文明间的联系 , 进而有可能解答古蜀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重要问题 。
新技术 , 保护文物要“私人订制”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 , 不乏有破口机理没有规律性的残件、接触空气就容易开裂或粉化的象牙 , 氧化腐朽极其严重的器物 。 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物完整、安全、有效地取出 , 也是考古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
“如今的文物发掘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用铲子一点点直接挖出来 , 而是先尽可能清理掉坑内填土 , 然后通过肉眼观察记录、摄影摄像和三维扫描技术等手段全面认知文物分布位置和叠压情况后 , 再根据不同文物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其取出 。 ”许丹阳将发掘文物形容为一个“私人订制”的提取过程 。
“在考古工作中 , 无论数据获取提取阶段还是数据应用阶段 , 保证文物的原始性、真实性 , 避免对文物资源的二次伤害是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 。 ”许丹阳表示 , 近年来 , 三维激光扫描、航空遥感等测绘技术在三星堆文物修复、遗址保护中“一展身手” 。 这些“黑科技”的使用 , 对于文物在提取过程中不受到二次伤害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
“‘一器一策’的文物提取步骤展现了考古人员对三星堆文明的敬畏之心 。 ”许丹阳举例 , 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大型铜器而言 , 通常需要运用3D打印技术 , 先在文物外边用硅胶做一个外罩 。 为保存外壳的完整性 , 还要使用凝结快速、抗湿的高分子绷带进行加固 , 之后再将其用吊机提取出来装在特殊定制的箱子当中 。 出土后文物经过交接、登记、签字确认等手续后 , 即被送入现场保护平台观察 。
- 湖南|公务员面试时“对答如流”却遭淘汰,应聘者表示接受不了
- |洪水冲垮了我常年作钓的鱼池,万幸的是洪水过后又恢复如初了
- 袜子|“辅警”和“协警”仅一字之差,待遇却大有不同,应届生别踩坑
- |你见过新石器时代的“人鱼”吗?
- mother|“将来有机会我定返家一趟,看看母亲和兄弟”
- |凝固历史记忆的旧报纸,背后藏着“生意经”
- |“曹德旺”开除年薪500W的销售经理?职场上犯这些大忌,得不偿失
- 求职|“找工作太难了”,当下女大学生说出现状,就业压力喘不过气了!
- 华为|“华为”校招迎面而来,年薪最高可达过百万,没找到工作的先了解
- |立亮视觉:巧“医”文物 历史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