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代人也爱郊游露营,他们还有这些户外生活黑科技( 三 )


本文图片

乾隆御用旅行文具箱 故宫博物院藏
一把交椅的革命性
胡床在东汉时传入 , 受到汉灵帝的喜欢 。 到了隋代 , 杨坚忌“胡”字 , 胡床就此改称交床 。 李白“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 , 一说就是胡床 。
《清明上河图》上的交椅 , 结构简洁 , 椅子坐下设有交足 , 并有横向靠背 。 《诚斋诗话》中讲过苏轼的一个笑话 。 苏轼过润州 , 太守高会宴请他 。 席间歌伎唱“惟有一杯春草 , 解留连佳客”一句 , 苏轼接了下句“却留我吃草” 。 “诸妓立东坡后 , 凭东坡胡床者大笑绝倒 , 胡床遂折 , 东坡堕地 , 宾客一笑而散” 。 或是这事闹的 , 如在《金瓶梅》中这种有靠背的胡床就叫作了“东坡椅” 。
大名鼎鼎的“太师椅”同样是交椅 。 《贵耳集》中说 , “太师椅”是因秦桧坐过而得名 。 又一说认为来自文徵明的“文太史椅” 。 这把椅子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所有 。 崇祯帝时文震孟入阁拜相 , 尊为太师 , 所用椅子称为太师椅 。 《金瓶梅》中已经有了太师椅的说法 。 文震孟的弟弟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交床)携以山游 , 或舟中用之 , 最便 。 ”如果带着“太师”去旅行 , 这个“太师”不能是秦桧 。
最革命性的思路是 , 交椅被明人改造为飞行椅 。 《吴县志》载 , 明末清初时徐正明制成了人力驱动的飞车 , 其外形如太师椅 , “下有机关 , 齿牙错合 。 人坐椅上 , 以两足击板上下机转 , 风旋疾驰而去” , “离地尺余 , 飞渡港汊不由桥” 。 这个发明应名列明代器物发明的第一把交椅 , 其真正践行了东坡先生“我欲乘风归去”的畅想 。
清代李渔设计过凉杌 。 凉杌杌面有如方匣 , 上覆方瓦 , “先汲凉水贮杌内 , 以瓦盖之 , 务使下面着水 , 其冷如冰 , 热复换水 , 水止数瓢 , 为力亦无多也” 。 《金瓶梅》中提及“凉杌儿” , 在西门庆家葡萄架下 , 李渔不知是否受此启发?
观雪庵是纸帐篷
帐篷自古有之 , 《墨子》载“幔幕帷盖,三军之用” 。 古人一般夜宿于舟船、逆旅或古寺 , 露营常谓之“野宿” , 野宿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 “处处浮家成野宿 , 时时策蹇作山行” , 陆游的豁达是少见的 。
古代有没有民用的露营帐篷?一个例子见于《武林旧事》 , 宋孝宗陪同太上皇宋高宗去钱塘观潮 , 临时搭建了五十间观潮屋 , 民众有样学样 , “贵邸豪民 , 彩幕凡二十余里 , 车马骈阗 , 几无行路 。 西兴一带 , 亦皆抓缚幕次 , 彩绣照江 , 有如铺锦 。 ”
高濂载“观雪庵”造法 , 是纸帐篷 。 “长九尺 , 阔八尺 , 高七尺 , 以轻木为格 , 纸布糊之 , 以障三面 。 上以一格覆顶面 , 前施帷幔 , 卷舒如帐 。 中可四坐 , 不妨设火餐具 , 随处移行 , 背风帐之,对雪瞻眺,比之毡帐,似更清逸 。 施之就花 , 就山水 , 雅胜之地 , 无不可也 , 谓之行窝 。 ”“观雪庵”并非高濂原创 , 最早出自沈括之手 。 到了清代 ,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有“就花居” , 也是纸帐篷 , 名字可能就来自高濂那句“施之就花” 。
依学者孟晖的说法 , 观雪庵的设计来自唐宋时代的纸阁 。 纸阁置于室内 , 用于冬天取暖 , 一大妙处是在其中焚香 , 香气久聚不散 。 《遵生八笺》中有梅花纸帐:“上作一顶 , 用白楮作帐罩之 , 前安踏床 , 左设小香几 , 置香鼎燃紫藤香 。 ”
至于行窝 , 典出北宋理学家邵雍 , 其居室名为安乐窝 。 邵雍好交游 , 友人仿安乐窝造屋接待邵雍 , 称为“行窝” 。 邵雍死后 , 有挽诗“春风秋月嬉游处 , 冷落行窝十二家” 。 如今各地民宿 , 因为露营热而搭建帐篷揽客 , 很像行窝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