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

杜甫著名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何以见得?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

文章插图
(原创)杜甫的巜新安史》、《石壕吏》、《潼关吏》是著名的三吏,这首《石壕吏》便是其中之一 。
这首诗是杜甫从兴安去潼关经过石壕村,看到村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石壕村在河南省陕县(现在叫什么县不清楚)东七十里 。作者描写了途经石壕村夜晚投宿住在这个村里,所看到的情景 。
这首诗首先点明了怎么看到这个情景的,是因为"暮投石壕村" 。看到什么呢?"有吏夜捉人" 。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

文章插图
接着作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老翁踰墙走",老头子越过围墙逃走了,老婆婆走出门来应付抓人的官吏 。这个官吏"一何怒",发出愤怒的声音,老婆婆悲哀地哭诉:"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当了兵,有一个儿子托人捎来书信说,有两个儿子都已经在战场中战死,我们还活着的人是凑合着过日子 , 生活也是艰难无望的,死了的已经永远死去了,不可复活 。家中沒有什么人了,只剩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孙子的妈妈倒是沒有去当兵 , 但是出门沒有一条完整的裙子 。我这个老婆婆气力虽然衰竭,愿意跟着你们,到河阳去服役,我去了还能够给部队战士当炊事员” 。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

文章插图
老婆婆说完后,在这更深人静时 , 只听到抽泣的声音 。到天亮时老妪跟老翁告别后就走了 。
通过杜甫这首《石壕吏》,作者用自描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 。一家三个儿子都被征去当兵,其中两个已经战死,老头子看见抓兵的来了闻风而逃,老婆婆便被抓走 。通过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官吏抓人的凶恶和残暴的刻画 , 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战争残酷到抓兵不论男女老少的程度 。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

文章插图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这首诗表现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作者对战乱中的人民寄予了深深地同情 。说是"爱"也未尝不可!同时,作者对"安史之乱"也深恶痛绝 。从侧面也希望国家不再动乱,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的思想 。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的赏析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我是【漫条思理】,我来回答题主问题 。
既是爱民,也是爱国 。只是爱的对象不同 , 方式不同 。


杜甫爱民,是同情,是怜爱 。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 。

杜甫爱国,是批评,是关切 。指出国家存在的问题 。


这两种爱,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又有机结合 。
爱民是为了国家长远考虑 。国家失去了民心 , 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
爱国是为了人民长远考虑 。人民失去了国家,生活更会流离失所 。


这个问题是互相结合的 。
不爱国,单纯的说爱民,是短浅的 。
不爱民,单纯的说爱国,是虚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