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兰特的态度:埋头写作不问前途

|费兰特的态度:埋头写作不问前途
本文图片

◎陈英
我们都知道钱钟书的那个譬喻: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很好 , 为什么要去看下蛋的母鸡?可一旦接触了费兰特那些充满激情、富有魅力的文字之后 , 我们难免会思忖:这么激动人心的作品 , 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啊?尤其是正在探索的写作者 , 对于费兰特的创作和工作状态一定很好奇 。 关于这点 , 她在访谈录《碎片》中谈了很多 , 最近出版的《偶然的创造》 , 文字短小精悍 , 又从另外一个角度 , 用另一种语气回答了这一问题 。 这本小书和之前的作品还有一个差别:每篇文章都配上了富有想象力的插图 , 色彩优美而高雅 , 让阅读有了双重享受 。
【|费兰特的态度:埋头写作不问前途】谦卑与痴迷
《偶然的创造》是费兰特在《卫报》上写的一个专栏 , 前后持续了一年的时间 。 她受邀写这个《卫报》专栏 , 当时非常为难、充满忐忑 。 她觉得 , 如果有交稿时间限制 , 肯定会很不自在 , 她应该是习惯于一种松弛、自由的创作状态 , 但最后她还是决定接受这一挑战 。 他们达成的协议是:编辑提出一些问题 , 一些核心词 , 她每周写一篇文章进行解答 。 对于喜欢费兰特作品的读者来说 , 这无疑是非常让人振奋的事 , 因为这特别像和费兰特直接交谈 。
在这本专栏文集里 , 费兰特会谈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 有个人的 , 也有社会的 , 但大部分都与文学和写作有关 。 费兰特其实对于写作带有一种很谦卑的态度 , 她在这些文章中流露出来的 , 是对自己的写作成果的不确信 。 文章里展现的是一种深思熟虑、苦苦探索的态度 , 完全不是一般专栏文章里那种调侃、略带讽刺的语气 。 若是把她的专栏文和近期出版的埃科的《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放在一起 , 这种差异极为明显 。 这不仅仅是风格上的差异 , 也是态度上的差异 。 回顾她的小说创作 , 她的叙事一直流露出一种坚定和认真 , 一种深刻的不满意 , 一种对羞辱和失败的忧虑 。
我们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会看到这种心态 , 埃莱娜在年老时 , 一直怀疑自己写出了一堆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 她觉得 , 莉拉一定默默写出了一本传世之作 , 让自己的所有东西都苍白无力、相形见绌 。 在《偶然的创造》里 , 这种态度重新浮现 。 她先是诚恳地说明了自己不善言辞 , 更喜欢通过书面交流 。 关于写作 , 她说 , “也许我内心很大程度上认为 , 浪费那么多时间写作是毫无意义的 。 但作为一个作家 , 她要列举理由来说明自己浪费生命的原因 。 ”(《偶然的创造》72页)这种怀疑源于她的一个想法:真正的生活是生活本身 , 是写作无法取代的 。
她在《必要的写作》(37页)中 , 揭示了这种态度的另一面 , 真正的写作本身无法避免:想要写作的人一定要写作 , 真正想要写作的人 , 不会受到任何事情的阻碍 。 她会坐下来就写 , 不会找任何借口防止自己写作 , 也不会等到自己历经沧桑时 , 才开始写作 。 这是一个成熟作家对写作体验的深刻总结 , 但她也流露了对于作品价值的忐忑:那些在文学方面有远大抱负的人 , 取得一点成功 , 获得一点声望 , 证明不了什么问题 。 无论一个作家是否成功 , 内心都很不满 , 写作也只是她经历的旅程 。 她明白 , 目标永远在远方 , 写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 , 我们要不停磨练自己 , 直到最后一口气 。 费兰特说出了写作的本质:写作不是为了去获得成功 , 它是作者非常紧迫的需求 , 就像着魔了一样,会不由自主投身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