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方术 佛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道教,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 。渊源于古代流行的巫术和求仙方术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奉先秦道家老聘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道教渐臻形成 。稍后张角另创太平道 , 两者成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 。东晋葛洪撰《抱朴子》,对战国以来神仙方术加以整理阐述,丰富了道教的思想理论体系 。东晋未年,五斗米道因其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 。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称新天师道 。后为别于南天师道 , 又称北天师道 。南朝宋时,庐山道士陆修静创南天师道 。唐宋时期,因唐高宗、宋徽宗诸帝的扶助提倡,道教大盛 。南北天师道和上清、净明、灵宝等各派并立,后趋于合流 。至元代即并入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之中 。金代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以道为主、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全真道 。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二宗 。在金元之际,尚有刘德仁的真大道教、萧抱珍的太一道存在 。明清时期 , 道教由盛入衰 。道教以老子提出的“道”为基本信仰和教义,“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而生万物,崇拜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尊神 , 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教道徒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等 。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 。道教之经书异常庞杂 , 现存明刊《道藏》就收有5485卷,代表性的经书有《道德经》、《正一经》、《清静经》、《玉皇经》、《灵飞经》等 。
道教史分期道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一,从后汉顺帝至东晋末年,凡二百七十余年为创教期 。这一时期的经典,不外乎炼养、服食和阴阳五行诸说 。
二,东晋未年至南朝陈前后一百六十年 , 道教风靡天下,参照佛典拟作道经甚为普遍,这一时期可谓充实教义、完备道教形式的发展时期 。
三,自隋唐至五代三百七十余年,可谓教理研究时期, , 道教吸取释、儒经义 , 使教理加深一层,道经的拟作也比前期有成倍的增加 。
四,自宋至明代万历年间是教权确立时期 , 其间北宋一代主要为确立圣典,南宋至元初,为道教会一统时代,道教分全真和正一两宗,各自一统南北;元初至明神宗时,可谓道藏完备时期 。
五,明万历以后为道教继承退化时期,虽然庙观益盛,但教理不见长进,且日益远离中国的思想界,已失去支配左右人心的力量和可能 。
道士,亦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方士 。指奉守道教经典戒规及熟悉各种斋醮祭梼仪式之人 , 一般指信奉道教的宗教职业者 。西汉前有方士而无道士之称,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后人称其徒为“道士”,其名才开始正式使用流行 。道士有六阶: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 。
道教教规,凡四条:一曰传受,该教对师弟传受秘道之事,至为慎重,尤以妄传泄为戒 。传受时必待虔求,先焚香斋戒,立誓不妄传妄泄 。传受是道家成仙登圣必由之路 。
二曰赏善罚恶 。道教以神仙宫府治上下四方,人类的善恶亦归其昭察,行恶者必受惩罚 , 甚至毙命,行善者则可消灾而得福寿 。
三曰斋戒 。分设供斋以积德戒愆,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 。此外 , 道教还重视五戒十善 , 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有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臻福佑 。
四曰诵持 。凡师传的经谶符箓,必当念诵佩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