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家族祖训 洪氏的家训是什么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主要是程朱理学思想成为绝对的统治思想,它对社会的道德规范 ,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一个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说自己的祖训是“孝义为本”都应该是可信的 。因为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着政治的正确 。就如今天的人说自己“爱国爱家”,不管是否实际做到了,口头上奉行,乃是必须的 。
今天这个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来 , 关键还是因为洪承畴的历史定问题 。不能的历史定位 , 背后跟着不同的人格评价 。都与文化意识形态有关 。
洪承畴是明灭重臣 。在与满清做战中被俘投降 。满清入关后 , 他为大清王朝平定天下,建立稳固的统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样的履历,在一个王朝之中,应该是被列入功臣之列的 。但是 , 明清时期 , 政权的更迭虽然经历了残酷的虐杀 。但是,新建的清王朝在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上,与之前的大明王朝是一脉相承的 。主流的意识形态都是程朱理学 。理学是信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因此,洪承畴虽然为大清朝立下了很大功勋,但最后的历史评价依然脱离不了“二臣”的定位 。既然是“二臣”背后自然隐藏着“不忠不孝”的潜台词 。这是官方主流对他的评价 。因为洪承畴背着这样的评价,他在一些儒家的忠实信徒眼中,就有了不忠不孝的人格特质 。如果洪承畴自己本身是不忠不孝的,那么,他的后人以忠孝相标榜 , 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与争论 。

洪氏家族祖训 洪氏的家训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但话又说出来,洪承畴在明末清初的行为,动底该如何评价?恐怕直到今天,也不会有定论 。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有,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我们可以把洪承畴与历史上的其它人物比较一下,可以对他的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
我觉得,洪承畴与唐朝初年的名将李靖有某些相似之处 。李靖一开始与李渊一样,都是隋朝的臣子 。他们都是名门之后,李渊是北魏时期“八柱国家”之一,李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 。在隋末乱起之时,李靖看出李渊有异志,便向朝廷举报 。因此得罪了李渊 。在李渊称帝之后 , 李靖被擒,之后投降唐朝 。成为初唐名将 。李靖从隋臣到唐将 , 也算是“二臣”,包括唐初的秦叔宝,程咬金无一不是二臣 。可是,他们在唐朝建立之后,都成为开国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没有人在乎“二臣”之事,他们讲究的功劳 。
但是,到明清时期,政治风尚就不一样了 。名臣在建功的同时,又要要求他们品德高尚,符合儒家的标准 。儒家在历史上从没有开疆拓土之能,只有治世安民之功 。当后一切以儒家标准为标准的时候,社会政治就会出现问题 。
大清王朝把洪承畴的历史定位,做为二臣,暗指他的不忠不孝,当然是为了现实的统治 。他们希望自己的统治之下,不出二臣 , 不出这种不忠不孝之人 。但是,对洪的贬抑,无论如何都能体现出体制精神的忘恩负义,卸磨杀驴之意 。
儒家的忠,其本质上是忠于天下百姓的 。不是忠于一家一姓的皇帝的,这一点,真正的儒家从头到尾都是知道的 。但是,统治者,却一定要把儒家的忠解释为对皇家之忠 。在洪承畴投降的时候 , 他的心里,无疑也是这样理解的 。大明王朝到了后期,昏君辈出,实在己经不值得知识分子们为其效忠了 。这就是为什么崇祯皇帝上吊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 。
洪承畴在投降的时候,决不会想到,他会成为那个最终被兔死之后杀死的狗,他背叛了明朝,而他的新主子又抛弃了,最后落得个身后精神鞭尸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