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视六艺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么?

孔子重视六艺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

孔子重视六艺中的射和御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作为国之发展的根本大计 , 教育在历朝历代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对于广大平民来说,教育是一种较为奢侈、无法负担的事物,但在贵族以及官僚统治阶级的推动下,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是蓬勃发展了起来,变得相当繁荣 。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便是如今被称为六艺的事物——礼、乐、射、御、书、数 。但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的孔子,却对射和御持更加重视的态度,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射和御这两项技能的简单介绍
1、射礼相对来说内容较为繁多
射,即射箭 , 是我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射礼虽然从周朝时期便已经产生 , 但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才使其最终在唐朝开元年间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射礼在形式和内容上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大射,是天子以及诸侯参加祭祀典礼之时所举办的,也是所有射礼当中最为隆重的一种 。
而在大射举行时,不仅有着专门的官员和严格的程序,不同等级的官员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呈现出明显的等级森严特点 。第二种是宾射,是在诸侯朝见天子或者诸侯间互相会面时所举办,在规模上虽然赶不上大射 , 但也已经算相当隆重了 。
第三种是燕射,是在宴会之时举办的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燕与宴是同一个字,所以按照今天的文字使用习惯来说,称其为宴射更为合适 。第四种是乡射 。在周朝时期,每到春秋这两个季节的时候 , 全国各地都有着民众聚会以习射的风俗习惯 , 这便是乡射的来源 。
其中,射一共需要进行三番射箭 , 第一番的重点在于对射手本身的教练和考验,第二番和第三番则更具有比赛的意味 。如果说第二番和第三番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第三番在进行的时候会有音乐 。在生活较为单调的古代,乡射不仅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 同时也能起到教化和引导作用,方便于社会的管理 。
从射礼的程序上来讲 , 它一共分为十二个步骤,分别是备礼、迎宾、开礼、配耦、纳射器、倚旌、诱射、一番射、二番射、三番射、旅酬、送宾 。其中大部分步骤通过名字都可以大致猜出什么意思 , 所以我这里只简单介绍几个 。开礼,指的是一个名为司射的专门人员去取箭和报告弓箭情况的过程 , 算是一种特定的开场仪式 。
配耦 , 指的是司射将射箭技艺相近的人两两分为一组,六人便组成上、中、下三耦 。倚旌 , 意思就是将旌旗作为提示,来让参赛者更清楚靶心的位置 。诱射 , 是司射为众人示范射箭的过程 。可以说,司射的行为几乎贯穿了整个射礼的始终 。
2、御礼本身包含两重含义
御,即驾驭,在古代多与车马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御当中的“驾驭”意思其实是来源于“驭”字 。在御礼当中一共有着这样几个内容: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以及逐禽左 。
鸣和鸾较为基本 , 可以视之为能够平稳畅快地驾驭马车;逐水车的技术更高一筹,要求驾驶者在岸边驾车时不会掉落下去,尤其是在那些沿岸较为曲折的地方 , 更是主要的考察地点 。
过君表要求驾驶者在经过天子的旁边的时候,仍旧保持应有的仪态和动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考验人临危不乱的品格 。舞交衢,要求人们在经过通道的时候仍然能够表现出轻松畅快 。逐禽左则显得较为专业了 , 是要人们在驾驶马车时从左边捕获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