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捕快到底是什么职业 他们和现代警察有什么区别

对古代捕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的捕快是什么职务,与现今的警察有什么差别?
2012年7月12日 , 电影《四大名捕》首映 , 讲述了神侯府和六扇门同破大案的故事,其中无情、铁手、追命和冷血等四名捕快,身怀绝技、风格各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受到情节的影响,小伙伴们自然而然会将四大名捕与警察联系起来 。其实,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差异明显 。
从电影回归现实,在文献中的捕快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实际上,捕快分为捕和快两类,“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 , 两者职责相近,合称捕快 。在日常工作中,捕快负责缉拿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以及收集证据等职责,这项职责与现代的警察是类似的 。

古代捕快到底是什么职业 他们和现代警察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古代捕快到底是什么职业 他们和现代警察有什么区别】四大名捕剧照
在地方州县,捕快属于公职人员,与皂隶、壮班组成分工不同的三班衙役 。捕快负责缉捕,类似于刑警 。皂隶从事站堂和提拘 , 相当于内勤 。壮班专司保护仓库、协捕盗贼的工作,等同于民兵 。三班均有头领,称为班头或头役,负责本班事务 。在警察队伍中,同样也有不同的分工和类别 。
根据清代法律的规定 , 三班衙役一般服役三至五年 。任期届满 , 不得留任,如有违反 , 州县长官将受到必要的惩处 。衙役没有固定的工资,以捕快为例 , 每月只发叫做“工食银”的伙食费 。按照职务不同,捕快每年收入六至十二两银子 。和捕快类似,警察的工资同样由政府发放 。
按照州县的大小不同 , 捕快的数量也有差异 。据《松江府治》记载,松江有四十个捕快编制,而邻近的华亭县,却有八十个捕快编制 。不仅如此,大的州县捕快有“马快”和“步快”之分 。顾名思义,马快就是捕快配有马匹,用来执行公务,而步快就是普通的捕快了 。
加入捕快职业,也有从业要求 。捕快必须是男性,身体强壮,手脚灵便,思维敏捷,最好还有一些武艺 。平时办案时,捕快身着便装,走街串巷,打听消息 。发现嫌疑人后 , 亮明腰牌,显示身份 , 用铁尺和绳索缉拿对方 。与捕快相比,当代的警察有男女之分 , 办案手段更加科学高效 。
所在州县有案件发生时,捕快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官府对捕快进行考核 。考核以时限为准,叫做“比限” 。一般案件 , 五天一“比”,重大案件 , 三天一“比” 。过了比限,捕快仍无进展,将受到责打,以示惩戒 。从考核制度上看 , 捕快的考核过于刻板,而警察在品德操守、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更加公正合理 。
捕快和警察尽管交集很多,不过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归纳起来,呈现“三低”的特点 。
首先是社会地位低 。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捕快一直属于贱民行列 。在春秋时期,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差役,分为“皂、舆、隶、僚、仆、台”等类别 。秦汉时期,捕快归属于“隶臣妾”的贱业 。到了魏晋,捕快仍以“杂户”的身份,受到社会鄙视 。在唐宋 , 捕快被称为“吏胥”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到清代,《大清会典》规定:“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隶卒为贱 。”进一步明确了捕快的贱民身份 。
捕快不仅在社会的主流意识中得不到认可 , 在日常工作同样受到各种歧视 。清代捕快的制服采用半红半黑的颜色 , 就连鞋子也是如此,这与官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大清律例》对捕快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捕快不能从正门进出衙门 , 不能坐在公堂上,违者“杖七十,徙一年半 。”更有甚者,官员可以任意打骂、鞭笞衙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