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古稀老人的“风筝人生”
记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金台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民
5月9日 , 天气晴朗 , 清风徐徐 , 在市区团结运动公园内 , 一位老人拽着一根小拇指粗的绳子奔跑 , 绳子另一头长达100米的风筝腾空而起 , 在风的吹动下 , 只见龙首高昂 , 龙眼转动 , 龙身上“青铜鼎”和“青铜爵”图案顺势摆动 。 望着“长龙”风筝翱翔天际 , 在场的人无不被这种场面震撼 。
这位老人就是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台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民 , 今年已经76岁 。
本文图片
▲周建民和他的龙风筝 。
制作百米风筝
弘扬宝鸡文化
“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的宝鸡生活了大半辈子 , 与这里有着浓厚感情 , 就想通过自己的技艺凸显深厚的家乡文化元素 , 把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讲出去 。 ”这是周建民经常说的一句话 。
周建民介绍 , 放飞云霄的“百米长龙”名叫“中华龙鼎”风筝 , 长100米 , 重9公斤 , 上面共印有100个青铜鼎和200个青铜爵图案 , 都是他亲手设计的 。
百米“中华龙鼎”风筝体形巨大 , 想要放飞哪有那么容易 。 在周建民所在的宝石社区 , 有一支夕阳红风筝放飞队 , 他任队长 , 十几名队员分工明确 , 各负其责 , 团结协作 。 在“中华龙鼎”风筝放飞现场 , 大家一起动手 , 有人抬起龙头 , 有人架起龙身 , 有人整理线轴 , 各负其责 , 井井有条 。 风力合适的情况下 , 在周建民“松”的一声吆喝下 , 支起龙尾到龙身的队员依次放开风筝 , “巨龙”一跃而起 , 随风飞舞在长空中 。
本文图片
▲‘双龙戏珠’风筝随风飞舞在长空中 。
“老周的龙风筝除了这一个 , 还有72米的‘陈仓龙’风筝和40米的‘双龙戏珠’风筝 。 ”夕阳红风筝放飞队的杨金科说 ,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 , “陈仓龙”风筝把118节“周”字龙骨连缀成龙身 , 用240面“秦”字小旗组成了龙鳞;“双龙戏珠”风筝制作难度更大 , 龙片以红黄绿为主色调 , 龙身上还绑有羽毛平衡 , 这些龙风筝都是老周的得意之作 。
从小结缘风筝
潜心钻研探索
周建民与风筝的缘分 , 在他幼小时就已经结下 。
有据可考的金台风筝第一代传承人周宇龙 , 是他的爷爷;第二代传承人周德聚 , 是他的父亲;周建民为第三代传承人 。
本文图片
▲色彩艳丽的动态风筝 。
从他记事起 , 父亲就喜欢做风筝 , 院子里的小朋友常常驻足观看 , 有的风筝就送给孩子们放飞 。 自幼受父亲熏陶 , 周建民特别喜爱风筝制作 。 当时由于条件限制 , 做风筝没有专门的纸 , 就用废旧报纸 , 没有支架 , 就把卷门帘的竹条抽出来做 。
初中毕业后 , 周建民被分配到宝鸡石油机械厂从事计量工作 , 由于工作繁忙 , 他只能挤出时间在周末放飞风筝 。
2005年 , 周建民退休了 , 在西安举办的一次风筝节上 , 他了解到动态风筝 , 对风筝有了新的认识 。
本文图片
- |今日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 |梁诗正《御制冰嬉赋有序》行书!婉转流畅,有骨有节!
- |【云帆清音】陈若蓝:壬寅效曾伯公作落花诗
- |重生随笔|说小满
- 鲁米诗|【原创】鲁米诗:释怀美
- |(图表·插画)【二十四节气·小满】满满的收获(横板)
- |【二十四节气】小满:小得圆满
- 钱币|爱好收藏,如何才能搞好收藏?
- |临帖|王羲之《兰亭序》年
- |南方双彩网3d走势图__百度知道“qo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