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玉文化知识之龙山文化的纹饰特点

(接上期)
今天我们跟大家介绍龙山文化的另一个主题 , 龙山文化玉器的纹饰 , 这是我视频课程《从零开始学习玉器收藏》的线下笔记 , 如果已经观看了视频内容 , 结合笔记的说明可能就更加直观和清楚 。
|沈华:玉文化知识之龙山文化的纹饰特点
本文图片

龙山文化工艺距今时间 , 相对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 更近一步 , 具体表现为精美的纹饰、光滑的玉器表面、自然流畅的线条特征 。
因其所处的位置和存世的时间段 , 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文化理解为红山与良渚两种文化碰撞以后的新形式 , 也就是说它属于杂交后的一种文明形式 , 在它的器物上 , 可以看到红山与良渚文化的影子 , 但是将龙山玉器在加工工艺上的特点同红山文化相比较 , 龙山文化的阶段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 不再像红山文化时期时的设计理念所表现得那么概括 , 在玉器的造型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 具体的表现为:
【|沈华:玉文化知识之龙山文化的纹饰特点】1、阴线刻划的风格硬朗遒劲 , 与良渚文化玉器的线条偏软的感觉不同 , 而总体制作风格可能是属于地域文化的差异 , 与南方的阴柔不同 , 还是属于比较粗犷的制作风格 , 更接近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
|沈华:玉文化知识之龙山文化的纹饰特点
本文图片

2、整体追求大气 , 设计理念更趋向于对物品的形状模仿 , 而那些反映在玉器表面的雕琢装饰线条 , 却明显地减少 , 实物中发现也相对较少 , 注重于对玉器的整体塑形感觉 。
3、但是具体实物也需要具体分析 , 例如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兽面纹雕琢 , 有些玉琮的兽面纹饰中 , 非常清晰的可以看到 , 在眼睛的雕琢工艺和表现形式上 , 跟良渚文化时期的工艺类似 , 几乎是同样的处理手段和方法 。
4、大型的玉器加工工艺都是相通的 , 例如器身的孔洞比较典型 , 在玉琮上非常明显 , 多为双面对钻而成 , 对钻的交界处也存有对接痕造成的台阶状;而有些玉璧或其他物品只使用了单面钻孔 , 这种钻孔的背面都是在几乎通透时敲击而成的 , 有时就会在孔口部位出现崩磕 。
|沈华:玉文化知识之龙山文化的纹饰特点
本文图片

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 , 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 , 龙山文化玉器主要使用的雕刻方法是阴刻直线 , 这种线条既深且粗 , 而且线条的底部较上方宽阔 , 具有一定的力度 。
即使在一些屈曲盘桓的细线条表现形式上 , 都能看到其线条的区别 , 带有龙山文化特有的力度 , 这种线条的雕刻风格 , 明显是受到红山文化的影响 , 与红山文化的琢磨工艺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存在 。
同时 , 根据目前出土的实物掌握的材料 , 发现龙山文化玉器很少出现红山文化中常见纯阳雕工艺手法 , 所见的弦纹也是减地平凸 。
|沈华:玉文化知识之龙山文化的纹饰特点
本文图片

在纹饰造型的细节上 , 龙山文化则明显地受到了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影响 , 所雕琢出来的神人兽面纹在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 , 而形成了与之既有相同 , 却有变异的一种升级版变形兽面纹 , 变得更加细腻和熟练 , 纹饰中的线条转折自如 , 层次不同 。
在目前考古挖掘的实物体验中 , 龙山玉器也是以无纹素器的比例占多数 , 由于缺少纹饰的装饰 , 玉质材料的优劣完全一览无遗 , 所以 , 这个阶段的玉器打磨工艺明显比红山文化时期更为发达 , 通过打磨和抛光掩盖玉质差异 , 主要表现在玉器表面的光泽厚实而平润 , 精光内敛 , 超越了红山文化的玉器抛光打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