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信的来历,很多人都能说出,他在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之前,是一个毫不起眼,甚至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平民,不光是项羽看不起,还有曾经对他找茬的人看不起,甚至刘邦本身也是很看不起他的,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一举逆袭,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了 。但是,事实上真正的项羽真的是这样的身份吗?项羽真的只是一介平民吗?
文章插图
1.史书中韩信的身世记载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史纪录的角度来看 ,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 , 实际上是从韩信“从项梁”之后开始的,他的早年经历故事,绝大多数是对他为“楚王”之后还乡的“快意恩仇”的举动的追述拆分 。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 , 为德不卒 。”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
对应则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录的几个故事: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 竟漂数十日……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除此之外,再来看韩信的早年故事,就只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 , 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
也就是说,这几个故事实际上应该是从韩信的“报仇报恩”之后追述的故事,被切成了两半 , 前面放了前因,后面写了后果,加上“韩信葬母”的信息,就是韩信全部的早年经历信息了,当然,这些故事很见“人物性格”,符合司马迁的叙事视角,却并不能给予我们关于韩信更多的身份信息 。
文章插图
2.韩信身份的推测万幸的是,在故事细节之中,有一样东西出现了两次: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 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
【韩信根本不是平民逆袭?】“剑”,是先秦“士人”身份的象征,哪怕是僻处西陲的秦国,也逐渐学习了这个传统 , 见《史记·六国年表》:(秦简公六年)初令吏带剑 。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简公)七年 , 百姓初带剑 。
“吏”带剑好解释,“百姓”带剑,是不是说秦人无分“士庶”,都开始“带剑”呢?
答案应该是否 。
因为先秦的“百姓” , 实则是指“大夫、士”,也就是宽泛的“血统贵族阶层”,而非今天的“全民”,一个旁证就是秦简公七年施行的另一项改革措施——“初租禾”,措施类似于鲁国的“初税亩”,也就是说,秦国在春秋战国之交 , 由于魏国对其持续的军事压力,完全丢失“西河”后,开始了对关东诸国的先进制度文化的学习,而从史籍的记载来看,关东诸侯一样是要“分别士庶” 。
待到秦并六国,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新黔首挟兵令》指明了秦朝的“新制”:新黔首公乘以上挟毋过三剑 , 公大夫、官大夫得带剑者 , 挟毋过各二剑,大夫以下得带剑者,毋过一剑 , 皆毋得挟它兵,过令者,以新黔首挟兵令论之 。十一 。
翻译过来就是,新黔首爵位在公乘以上的拥有剑不得超过三把,公大夫、官大夫被允许佩剑者,拥有剑不得超过二把,大夫以下被允许佩剑的,不能超过一把,并不允许持有任何其他兵器 , 违反令文规定者,将用“新黔首挟兵令”问罪 。
- 债券基金是不是稳赚 什么债券基金比较好
- 千里走单骑的不是关羽,而是这个被嘲讽千年的老将
- 女生醒来最想听的不是早啊 女生早上起床最想听的情话
- 老公知道孩子不是他的 一场婚姻的纠纷究竟是谁的错
- 完结穿越重生小说推荐 有没有不是穿越重生之类的小说
- 上班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没人知道我付出了什么
- 感受不到女朋友的关心 可能她心里的人根本不是你
- 李健为什么不买房 在他的观念里这竟不是最重要的
- 为什么是春秋战国而不是冬夏 春秋为啥不叫冬夏
- 诸葛亮跟韩信相比的话谁会更厉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