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旭阳|大苗山“口红哥”让民族纹饰潮起来

韦旭阳|大苗山“口红哥”让民族纹饰潮起来
本文图片

韦旭阳(右)向苗族奶奶学习刺绣技术 。 受访者供图
仅两年时间 ,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韦旭阳和曾庆学 , 就联手打造了一款产值逾千万元的苗族特色口红产品 。 “外包装主要有锦鸡、蝴蝶和石榴花三种图案 , 在我们苗族文化中分别代表吉祥平安、感恩家庭和多子多福 。 这样的寓意 , 吸引了很多少数民族消费者的关注 。 ”韦旭阳介绍说 。
让本民族的纹饰图案、传统艺术和消费潮流相结合 , 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 是很多带有民族文化情结的创业者的梦想 。 但在跨界融合的路上 , 民族元素的融入并非打开市场大门的通行证 。 韦旭阳和曾庆学这两个从大苗山走出来的年轻人 , 为民族传统文化如何有机融入现代商业进行了有益尝试 。
韦旭阳是融水县拱洞乡高武村人 , 大学学的是美术设计 , 致力于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的美学 , 毕业后热心于少数民族原生态图案的收集和研究 。 “少数民族的纹饰图案真的很美 。 ”韦旭阳说 , 他曾见过一位80多岁的苗族老奶奶不用打草稿就能直接绣出精美的图案 , 这让他深深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蕴含的魅力 。
2016年 , 韦旭阳建立了一个有几千份素材的少数民族图案纹样库 , 并于当年注册开办广西苗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专门为客户设计并纯手工生产原布、服装、墙布、图标等文化产品 。 2018年 , 韦旭阳设计的苗锦和服饰 , 还随文化交流团队到过英国伦敦等进行展示 , 获得外界好评 。
韦旭阳热情满满 , 组织村里的“绣娘”生产了一批民族布品和服饰 , 这些产品尽管艺术价值得到了肯定 , 但由于实用性不强 , 使用面窄 , 顾客看得多 , 买得少 。 2019年年初 , 产品滞销 。
与此同时 , 韦旭阳的高中同学曾庆学在广州创业也碰了钉子 。 曾庆学家在滚贝乡同心村 , 由于家庭贫困 , 曾庆学藏起大学录取通知书 , 到广州的一家化妆品企业打工 , 由于勤奋好学 , 他很快就成了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 。 2012年初夏 , 曾庆学拿出全家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在广州开了家代工生产口红的小厂 , 由于订单不稳定 , 利润微薄 。
2019年夏 , 同时处于创业低谷期的韦旭阳和曾庆学惺惺相惜 , 决定发挥各自的长处 , 联手创建口红品牌“THREEKISS三支唇” 。 口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 他们的口红知名度低 , 没有特色 , 难以引起消费者的青睐 。 面对困局 , 两个年轻人积极进行市场调查 , 尝试不同的营销办法 。 他们发现许多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消费者对“民族风”的产品情有独钟 , 于是决定把民族图案用在产品包装上 。 2020年春 , 第一批印着苗族图案外包装的“苗魅日记”诞生了 。 “山区农村出来的年轻创业者淳朴守信 , 产品质量有保证 , 包装有民族特色 , 成功激发了来自民族地区消费者的乡愁思绪 。 ”广州一位姓张的经销商每月都进十多万元的“苗魅日记”产品 。 据了解 , 其他的经销商也是看中这些有利因素而代理该产品的 , 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
新产品效益上来了 , 厂房扩大了三倍 , 有30多位同村的小伙伴来厂里工作 。 2021年9月 , 他们的设计在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
【韦旭阳|大苗山“口红哥”让民族纹饰潮起来】通讯员 梁洲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