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 , 古谓“一刀成一笔” 。 诚然 , 关于单刀较早使用应追溯到汉代将军章 , 汉代将军印大部分为单刀急就 ,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明末何震取法于此 , 并饮誉四野 。 黄士陵见赵之谦所做单刀印 , 天趣流动 , 欣然效仿一枚 。 单刀对应的是双刀 , 双刀所刻就的线条整饬、浑融 , 单刀刻就的线条生动 , 浑朴 , 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 。 从文人篆刻开始主要的篆刻潮流就是“双刀刻一线” , 单刀成线的篆刻技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人的审美疲劳 。 近世齐白石专注于单刀的运用 , 并确立了自己的“齐派”篆刻艺术 。 明清印章款识中关于刀法的论述还有很多 , 除了直接阐释刀法原理以及刀法追求之外 , 也有很多是关于篆刻刀法与书法笔法关系的论述 , 此不赘述 。
仿效论
仿效 , 即对一种风格的模仿 。 其是独立于刀法、字法、章法之外的一种技法 , 并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特殊性 。 篆刻家的效仿有对古代印章风格的效仿 , 亦有对近世印人的效仿 。 效仿古代印章风格的印人很多 , 诸如丁敬、黄易等都有比较成功的仿效作品 , 黄易“得自在禅”一印款识刻有:“汉印有隶意 , 故气韵生动 , 小松仿其法 。 ”
汉印用摹印篆 , 多用隶书法 , 黄易仿效汉印参用隶书的方法进行篆刻创作 , 这种对某一印章风格的全面仿效是明清印人学古创作所惯用的手法 。 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 , 笔者对胡钁的印章进行了统计 。 胡钁 , 字匊邻 , 晚清篆刻家 。 在目前所收胡钁的篆刻附带款识的三百七十八方作品中 , 其仿效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吃惊(见下表):
本文图片
由统计可知 , 在目前所见的胡钁有款识可查的篆刻作品中 , 仿效作品约占其作品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 这是明确表明其仿效用意的 , 其还有大量作品风格近于古印 , 但没有标出明确的仿效意识 , 以此足见胡钁之于仿效的肯定 。 在表中 , 胡钁大量的仿效作品集中在秦汉古印 , 对其近世人的仿效亦有八方 , 多仿蒋山堂的朱文印 。
关于清代印人仿效同时期印人的记载 , 在黄士陵的“逸休堂”印款识中亦有记载:“久不仿完白山人印章 , 三十年前日习之 , 今梢志矣 , 士陵 。 ”完白山人邓石如与黄士陵皆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 , 此“逸休堂”是黄士陵仿效邓石如印章风格的作品 , 惜印款识无年号可考 , 所以对于款识中所言“三十年前日习之”的时间无法确定 , 但这也足以证明黄士陵早年对邓石如印章的倾心 。 黄士陵八九岁即操刀习印 , 未及弱冠便成名乡里 , 依此时间算来 , 从邓石如去世(一八〇五年)到黄士陵成名(一八六九年弱冠) , 期间约六十年的时间 , 黄士陵对邓石如篆刻作品的学习与仿效时隔邓氏约六十年 , 这可以定性为同时期印人之间的仿效 。
字法论
中国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流变衍生出许多异形写法 , 如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共收录近一万字 , 而到清代康熙朝时所编《康熙字典》就已收录汉字四万七千余字 , 文字在增加的过程中 , 其中的讹变无法避免 , 一些文字也有可能缺失篆法 。 印人对于印章所用文字的准确性相当重视 , 有时印人会根据印章的需要在印章所用篆字中运用通假字 。 在印人所刻印章款识中亦有对此的论述 , 诚如黄牧甫在其所刻“伯銮”印边款中云:“《石鼓》第四 , 潘释文云:人君乘车 , 四马镳以銮铃 , 象鸾声 , 经传多作‘鸾’ , 《鼓》文作‘銮’ , 古二字通用 。 己丑十二月 , 牧父并记 。 ”黄牧甫对“銮”字的出处表述详尽 , 并说明“銮”字与“鸾”字在古代是可通用的文字 。 故其在印章中将此二字进行互用 。
- 和田玉籽料|舊藏和田玉籽料“枣红皮 随形印章”
- 翡翠|宝藏冷门题材—翡翠印章,藏不住了!乾隆也逃不过的真香定律
- 文房|清代 和田玉文房印章
- 朱耷|八大山人印章实物首次被发现,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朱耷|八大山人仅有的印章“雪衲”“傳綮”被确定
- |江西:明清八大山人印章实物首次被发现
- 朱耷|八大山人印章实物首次被发现
- |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明清石刻线画中的信仰世界”原创展览
- |“雪衲”“傳綮”两枚八大山人印章在江西面世
- |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博物馆展百件明清“中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