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吉 ?贝恩》是一本半自传性质的小说 。
我读这本书时会感受一种格外不安的压抑 , 上一本让我产生同样感觉的书还是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
打动人心的文字并不需要太多的花哨 , 作家只需要诚实地把自己亲历的往事娓娓道来 , 就足够 。
《舒吉 ?贝恩》的故事很简单 , 简单到“寻常” 。
主人公舒吉 ?贝恩成长于一个父亲缺席、母亲酗酒、哥哥姐姐相继离开的家庭里 , 他与自己可怜的母亲相依为命 , 直到有一天 , 她像往常一样昏昏睡去 , 却未能像昨天那样醒来 。
我所说的“寻常” , 是指这样极端充满遗憾的原生家庭 , 在世界各地都不稀罕 。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读到这本《舒吉 ?贝恩》 , 只是因为作者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在自己16岁时目睹母亲饮酒过量而去世后 , 并没有就此沉沦 , 而是坚持半工半读念完了高中 , 考进大学 , 在纽约成为了一名资深时装设计师 , 让人生步上了崭新的台阶 。
简言之 , 这是个逆境刺激成长 , 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
本文图片
作者道格拉斯·斯图尔特
可能是我自己的年少时代灰暗而乏味 , 在读《舒吉 ?贝恩》时只是感受到压抑而不是“震撼”或“感动” 。
我并不是个愿意回望过往的人 , 因为我自知过往的存在是为了让自己面对未来时懂得“谨小慎微” , 如果不能从过往中压榨出经验和教训 , 那才算是“白活了” 。
当然 , 回望这件事很痛苦 , 反思地越深刻 , 精神压力就越大 , 失眠加剧 , 痛不欲生 , 我曾经依靠写日记来舒缓这种压力 , 深知“描绘”有点像原始人的壁画 , 把愿景投射在某个具体可见的意向上 , 内心就能得到某些释放 。
作者道格拉斯·斯图尔特的成长经历比我的更地狱 , 介绍中说这本书的创作时间长达10年 , 并不是噱头 , 而是与曾经的自己“和解”的时间成本——童年的创伤越大 , 长大后想要让自己释然需要耗费的时间就越长 。
而且 ,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创作本书时 , 不仅逃离了自己成长的格拉斯哥 , 更是彻底逃离了苏格兰和英国 , 在隔了一个大西洋的美国纽约 , 足够远的物理距离能让作家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精神空间——至此 , 他可以面对并卸下所有的失落、痛苦和爱 , 然后 , 将它们整理成故事 。
本文图片
读这本书之前 , 我从未听过格拉斯哥这个城市名 , 更不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苏格兰 , 曾在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下关闭了大部分重工业和矿业 , 引发失业浪潮 , 无数人从此只能依靠救济金和酒精过活 。
以前看历史书 , 印象中是有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导致英国经济低迷、通胀严重 , 民众怨声载道 , 一度产生社会动荡 , 而到2013年撒切尔夫人去世 , 不少英国人拍手叫好 , 恐怕与之不无关系 。
私心一些想 , 这本书突然征服欧美世界各大文学奖、横扫媒体好书榜 , 真的只是因为道格拉斯·斯图尔特描述母子深情感人至深吗?母亲的悲剧、作者自身的性取向是否迎合了当代欧美宣扬的思潮——所谓的政治正确?故事的起点源自政客不顾底层民众的“伟大政策” , 是否有针砭时事的考虑?全球疫情蔓延引发的大众内心焦虑 , 是否需要再端出一碗“可口的心灵鸡汤”或“励志史诗”?
我还想 , 既然这本书之前有近30次拒稿 , 然后 , 评委们终于发现了这本书的可贵 , 难不成是这些锦衣玉食的人突然发现这种“展现撒切尔时代的英国社会的变革和底层人民生活的故事”与自己平时接触的东西完全不同 , 好像山珍海味的吃多了 , 偶然吃块路边烧饼都深觉此乃世间美味?
- 连衣裙|大学毕业后想“留校当老师”,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你知道几个?
- |他是王维好友,写下一首五律备受古人推崇,现在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 翡翠|你知道翡翠变种的含义吗?还有种质的意义,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关联
- |下架!道歉!
- 易经|《易经》暗藏的人生道理,中年后一定逼自己读懂
- 昆虫|夏季钓鱼有黄金时段,有“爆护天”,还有“空军天”,你都知道吗
- 人物设定|职场中的一些小伎俩,可以不用,但需要知道
- 只此青绿|抄袭舞蹈《只此青绿》,浙江少儿频道致歉
- 招聘|澳大利亚西澳州将面向海外申请人开放州担保技术移民申请通道
- 钓鱼|如果不去钓鱼,仙道彰的上限有多高,能否比肩泽北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