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由来

惊蛰(jīng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 , 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

惊蛰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由来

文章插图
惊蛰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由来与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 , 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 , “惊而出走”的原因 。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
惊蛰节气的由来
农耕时期以农为本,二十四节气就是人们部署农事的标杆,它在秦汉时就已完整确破,始终沿用至今 。但是在小孩们看来,节气只是随口背诵的歌谣,只是零嘴儿一直 。因为每到一个节气,老庶民家中总举行这样那样的祭奠或庆典典礼,同时备些特点食物或瓜果供奉,供奉结束分与孩子们享用,寓意驱灾辟邪、迎福纳吉 。
齐鲁一带流行天井里擀饼烧鏊子,意思是经过烟熏火燎将家中的虫害杀死;山西雁北风行惊蛰吃梨的食俗,梨谐音“梨”,吃梨寄意与益虫分离(梨);陕西地域流行炒盐水浸泡过的黄豆,锅里收回“噼里啪啦”声,人们就以为害虫在锅里被炒逝世了 , 寄予了虫尽丰产来的美妙欲望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个别处在农历二月前后,因此也被称为“仲春节”,它是民间主要的传统节日,老百姓管它叫惊蛰节 。这天要举办典礼祭祀雷公,因为雷公是天界专门担任打雷的仙人 。对他进行祭祀,燃烧大批纸钱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 。春天里,庄稼生长须要更多的水分,但春天降雨很少,易呈现旱情,因此人们借惊蛰之日祭祀雷公,期求往年雨水充分 。
此外,官方各地惊蛰这天还停止一些风趣的运动,多与虫害有关 。因为惊蛰当前,气象逐步变暖,虫类也开端成长发育,为了保障有个丰收年、保佑人畜安全,人们想尽措施“毁灭”虫害 。
惊蛰 , “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 , 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 , 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 , 叫做出蛰 。大地回春,雷声渐多 , 旧时人们认为植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 , 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 , 因而 , 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
惊蛰节气的气候特点
“春雷响 , 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 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时 , 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 , 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 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