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 , 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 , 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 , 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雨水: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 。这时春风遍吹 , 冰雪融化 , 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 , 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 , 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 , 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 , 在清明节这一天 , 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 , 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 这是古老的习俗 。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 , 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
芒种:北斗指向已 。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 。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
- 立夏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
- 雨水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雨水的由来
- 惊蛰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惊蛰的由来
- 春分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由来
- 清明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由来
- 立春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立春的由来
- 小满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小满的由来
- 芒种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的由来
- 夏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的由来
- 小暑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小暑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