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贸易战争

【管仲的贸易战争】公元前684年春正月 , 齐桓公讨伐鲁庄公 。鲁国由曹刿论战,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与齐师展开阵脚 。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挥下,“一鼓作气”,出其不意地将齐国军队击溃,由此,鲁国成为齐桓公称霸道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接壤 。彼时的齐国刚由公子小白即位不久,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牙,励精图治,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 。随着不断的改革深化、强大的齐国开始展现出春秋霸主的苗头 。但是齐国在称霸的道路上也非一帆风顺,邻国鲁国就是第一个难打倒的对手 。当时鲁国发展较快,实力不容小觑,齐桓公担心来自邻国的威胁以及为成霸业不得不未雨绸缪 , 就向身边的管仲问计 。

管仲的贸易战争

文章插图
当时齐国和鲁国各自都生产丝绸,齐国生产的叫做齐纨,鲁国生产出来的则叫做鲁缟,这两种丝绸在当时都是闻名遐迩的商品 , 各国贵族们也都喜欢穿 。为削弱鲁国实力,管仲给出的办法非常简单:他下令齐国上下把以前用齐纨为面料制作的衣服都收起来,不再穿了,只穿用鲁国布料制作的衣服 。如此一道怪异的政令,让不明所以的鲁国看到了巨大商机,鲁国商贾们开始大量收购鲁缟,鲁国百姓也有很多人放弃种粮,积极加入纺织行业中 。结果,这一年,鲁国粮食产量锐减 。
一年后,管仲再出奇招 , 命令齐国百姓不得再向鲁国购买布料制作衣服,然后又大幅度抬高粮价 。这下鲁国慌了,先前许多人囤积的鲁缟布料开始滞销 , 而国内粮食又陷入短缺的困境,只得拿出大量钱款向齐国高价购粮 。经过如此一番折腾,鲁国经济近乎崩溃 , 从此再也不是齐国的对手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纨鲁缟”的典故 。齐相管仲要求全国官员、百姓的衣服由穿齐国的纨布改为穿鲁国的缟布,导致缟布涨价;同时禁止齐国百姓织缟布,却对鲁国开放 , 表面上鲁国大挣齐国的缟布钱,鲁国上下因此形成了全民织缟而放弃农业生产的跟风行动 。一年后,齐国拒绝再用鲁国的缟布,而这时鲁国陷入粮食短缺,民以食为天,为了生计鲁国不得不高价向齐国购粮,由此经济被拖垮 , 导致国力也衰退了,最终被迫签订了屈从齐国的条约 。
后来,在对付更为强大的楚国时 , 管仲故伎重施,以高价购鹿为诱饵,让楚国人荒于农时却忙于捉鹿——虽有鲁国的前车之鉴,但楚国仍重蹈覆辙,管仲再次大获全胜 。
“买鹿制楚”——《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载: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能获得成功,就向管仲请教办法 。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幷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 。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 , 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 。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 。结果,楚人降齐者 , 十分之四 。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