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正史延续了《史记》的体例,但也有创新,这是根据时代的需要来决定的 。例如东晋时 , 北方有五胡十六国,它们在主权上并不属于晋朝,所以史官在《晋书》中增加了“载记”这种体例,用来记载与晋朝并列的其它政权 。东周时出现许多诸侯并立的局面,所以《史记》将它们全部收入世家里;五代时也出现十国纷立的情况,故而欧阳修也恢复世家这种体例,不过他认为这些纷立的小国都是伪政权,所以将其贬窜到末尾,以附录的形式出现在《新五代史》中,而不是像《史记》那样接于本纪之后 。
《新唐书》也对《史记》的体例进行了创新,它将志提到了表的前面,这种编排被《宋史》、《元史》等所采纳 。其他一些史书的改动则是因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非有意创新 。例如魏收写的《魏书》将志部分放在了全书的末尾,这是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是最后才写成并上奏朝廷的 , 并非他觉得志应该挪到最后面才这样做 。
正史的主体部分是记载 , 但每篇内容的后面都会有史官的评论 , 这也是司马迁首创的 。在《史记》中这部分一般以“太史公曰”来作为开头 。《汉书》改为“赞曰”,《三国志》为“评曰”,《后汉书》则在论的后面加上一段赞,《宋书》改为“史臣曰”,其他史书皆如此 。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则用“呜呼”来作引语 。有些史书有论有赞,一些史书则无论无赞,不尽相同 。
文章插图
总语:为什么正史都采用纪传体?古人所说的官方正史有两种,一种是当朝人编的实录 , 另一种是本朝人为前朝编的史书 。例如唐朝时 , 韩愈写的《顺宗实录》就是一本正史,一般也叫国史;而唐朝人为之前的朝代编写的《陈书》《隋书》《晋书》也是正史 。不同的是本朝的实录采用编年的体例,而为前朝写的正史则采用记传的形式 。编年体讲究的是记载下重要的事情以及重要的言论,一般作为最原始的史料来呈现;纪传体则是对前朝历史的总括,具有整理概括的性质 。
当一个朝代灭亡之后,史馆里所保存的史料将被后一个朝代所接管 。例如明朝灭亡之后,皇宫中的《明实录》就被满清皇室所接管,保存在内阁大库中 。但是清朝人要了解明朝历史,却不能直接通过阅读《明实录》,因为这部书太过繁芜,读起来将毫无头绪 。除非从头到尾把《明实录》完整读完,否则无法认清明朝首尾二百余年的全貌 , 然而这部1600多万字的书是难以读完的 。假使一个人只想了解明朝的军事制度 , 而暂时不愿涉及明朝经济、礼制等问题,那么他去翻阅《明实录》就得不偿失了 。
文章插图
所以,后人有必要在《明实录》的基础上编写一部既具有逻辑性,又显得较为简净的《明史》 。在《明史》的开头部分,便通过二十四卷本纪,将整个明朝的历史呈现了出来,记载下这二百多年中发生的大事件,读者只需要花几天的功夫便可读完 。接着又是七十五卷的志,分门别类的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礼乐制度、天文历法水平、地理疆域、法律和兵役制度等等 , 另有专门的《食货志》来介绍明朝的经济,各领域的历史概况一览无余 。之后再通过二百二十卷的列传,将明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介绍完,通过人物的事迹来讲述历史,形成网状结构,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去认识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
- 杜甫是拾遗拾遗到底是个什么官职,杜甫最大官算几品
- 《红楼梦》为什么又叫《石头记》,红楼梦为什么过去叫石头记
- 被上帝拣选的人,被众神选中的人
- 不肖子孙这个评价送给蔡英文可以说是很贴切了
- 佛为寺道为观你想入寺还是进观你想入寺,如何理解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 朗诵母亲冰心作品「母亲节不为什么节选文冰心朗诵唐凤飞」
- 什么是资本主义简单解释,什么是资本家
-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怎样才是天人合一曾仕强讲解,人神合一曾仕强
- 神话与童话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童话神话传说有什么区别
- 有些缘分是孽缘,有些缘分真的就是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