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学的时候,当时流行一本小说,里面就有这么一句:“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chú)狗” 。
从那之后,就经常听到一些中二的男同学在欺负人的时候说这句话,理由是天地都不仁,我为什么要对他(被欺负的同学)仁?
这样理解显然是望文生义了,违背了老子的思想,老子会伤心的 。在这里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本意吧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家都理解错了,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解释](https://www.pyjctjgg.com/d/file/2022-10-03/084cc3e263a07ad785db6f18de6062fb.jpg)
文章插图
刍狗“刍狗”的解释很简单,“刍”的本意是割草,也指用来为牲畜的草,引申一下,“刍狗”的意思就是用草扎成的狗 。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对祭品非常在意,一开始,人们祭祀的物品是“三牲”,也就是猪牛羊 。但是普通人连饭都吃不起,怎么可能用猪牛羊来祭祀呢,于是大家就用狗来代替 。再往后,干脆真狗也不用了,就把草扎成狗的样子,用来作为祭祀之物 。
刍狗做好后,还没有用于祭祀之前,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大家绝不会轻易亵渎,连碰有不敢碰 , 等到祭祀完了,刍狗也没用了,扔在一旁看都不看一眼,可谓生得辉煌,死得悲凉 。
结刍为狗,用之祭祀 , 既毕事则弃而践之 。如果你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就想象一下花圈的作用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家都理解错了,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解释](https://www.pyjctjgg.com/d/file/2022-10-03/96214f3c2f0f80ad1953df92880cb5ab.jpg)
文章插图
原文但是,如果按照上面的理解,看到“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时候,就很容易望文生义,理解成圣人没有仁义之心,把百姓当做狗 。甚至认为,孔子提倡仁,老子却说不仁,这两位同志是不是死对头?
这就违背了老子的思想 。所以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先看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 , 不若守于中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家都理解错了,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解释](https://www.pyjctjgg.com/d/file/2022-10-03/7a37e03f68519725a465006e1a1b1453.jpg)
文章插图
橐龠就是风箱的意思,风箱中间是空的 , 所以是“虚”,人们拉动风箱,只要不停止,它就会发出越来越多的风,所以叫“不屈(jué)” , 就是不停止的意思 。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天地和圣人都一样,他们是无私的,对待世间万物,都跟对待刍狗一样,没有丝毫偏袒 。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内部是空虚的,但只要你一动就会生出能量,话说得太多,听得太多,到最后都会归于穷?。共蝗缡刈∽约旱哪谛?nbsp;, 保持平静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家都理解错了,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解释](https://www.pyjctjgg.com/d/file/2022-10-03/e76583030d3edf99721666b53fead6e6.jpg)
文章插图
不仁这段话的难点在于“不仁”二字 。
圣人所讲的“仁”,都知道是仁爱、仁义的意思,那么不仁呢?就是站在仁爱的对立面,就是恶毒吗?不是的,成年人的思想,不能非黑即白,黑白之间还有一片灰色呢 。
仁爱与恶毒之间的灰色地带,就是既不仁爱,又不恶毒 ,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仁” 。
咱们普通人,在说到天地、说到圣人的时候 , 都会不自觉地进行道德绑架 , 觉得他们天生就应该对世间万物有一种博爱,让人如沐春风 。这是不对的,天地和圣人又不是你妈 。
所以这段话中所谓的天地和圣人不仁,是指他们不会干预制约百姓,而是让其顺应自然规律,自己发展,自力更生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家都理解错了,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解释](https://www.pyjctjgg.com/d/file/2022-10-03/c4acfe8d37880253c44b654df3ff0cc6.jpg)
- 司马迁史记为什么要以公元前722年为春秋的开端,司马迁写史记的历史时间
- 不肖子孙这个评价送给蔡英文可以说是很贴切了
- 博观而约取之,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 nba有哪些黄种人球员呢,nba有黄种人巨星吗
- 辛亥革命以后清室退位每年有四百万的收入为什么还是不够用
- 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回忆,清朝史上最后一位太监
- 务实的统治为何清朝可以永久解决蒙古问题呢,清朝统治时的蒙古
- 小篆又称秦篆是篆书字体中的一种是最早出现的正体字吗,篆书可不可以称为小篆
- 江流儿天地大同对战黑木,江流儿与棋鬼王谁更厉害
- 掌握蒲公英三个特点可以合理利用它的资源,蒲公英的外形特点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