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15)


多重因素下,西夏皇帝李元昊希望与宋朝议和,1044年两地缔结和约,史称庆历和议 。
宋夏之间的议和也为两境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共处 。
一、伐夏之战旗开得胜 , 连战连捷 , 宋军深入西夏大漠腹地
当时的灵州 , 是宋朝的叫法,而西平府,是西夏的叫法 , 位于黄河与浦洛河的交汇处 , 是黄河以南九州最重要的地区 。
灵州为宋朝咽喉要塞,地域辽阔 , 宜农宜牧 , 水利优越,是历代屯田的要地 。
争夺灵州对于西夏与和宋朝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西夏境内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太后始终以自己的身份掌控着西夏的权力 , 长达18年之久 。
1080年春 , 李秉常下令废除蕃仪,企图恢复中原礼仪,受到梁太后以及国相的极力反对 。
次年三月 , 夏惠宗采纳大臣李清的建议,想将黄河以南的地区送予宋朝,与其建立起联系恢复自己在境内的统治,但不料事情暴露 。

大臣李清被国相谋害,李秉常被梁太后囚禁在中兴府,西夏境内陷入混乱,各部落首领拥兵自重 。
但西夏将军藏花麻因与梁太后始终不和,写信给熙河路经略司请求宋朝发兵讨伐梁太后,恢复境内安定,自己愿意作为宋军的内应 。
环庆经略使俞充、鄜延经略副使种谔将此事上奏朝廷,建议乘西夏内乱,大举攻夏 。
宋朝廷对是否进攻西夏展开争辩,最终决定召集人马出兵,各路备战 。
宋朝重文轻武,任命宦官出身的李宪作为统帅,遭受枢密院反对,请求宋神宗慎重,但宋神宗并没有重新考虑 。
宋神宗派宦官李宪、王中正、高遵裕、种谔和刘昌祚分为五路出兵 。
这五路军队互相没有联系和指挥,没有严密的指挥作战系统,成为军队的致命弱点 。
李宪宦官出身,虽有收复兰州和征服西北多地的功绩,但为人自负,在军中的威信并不高 。
王中正也是宦官出身,不会带兵打仗而且为人刚愎自用 。
高遵裕是宋朝皇室外戚,和王中正、李宪本来就有所矛盾,这次发兵又受到他们的限制,心中充满怨念 。

只有种谔和刘昌祚两位将军知晓军事作战,颇有谋略 。但刘昌祚不被宋神宗信任,高遵裕也很小看他,对刘昌祚四处作对 。
宋军五路行军进攻西夏导致西夏人心惶惶,梁太后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国相向太后出了计策 。
引诱宋军深入西夏境内,然后聚集精兵良将在灵州,派遣轻骑兵部队断绝军粮运输路线,使宋军不战而败 。
1081年8月,熙河军率先进军 , 直指西使城 。西夏统帅藏花麻带兵与其交战,迅速战败逃回兴庆府 。
国相派两万西夏军进攻,李宪进行抵抗 。西夏骑兵虽然勇猛,但李宪也多少懂得兵法,派弓箭手与其激战,夏军撤退 。
这场战争宋军俘获三名西夏首领,斩杀军队2千余人 。守城将领放弃抵抗率兵投降,李宪攻占西使城 。
李宪率兵继续进攻龛古城,不到半日就攻克城寨,获得许多粮草与武器 。
攻占兰州地区后,李宪修筑金城关总领熙河路与秦凤路 。
最初提议进攻西夏的是种谔,本来决定8月底出兵,但他8月初就从绥德军出发并大败夏军,暴露了战略目标引起西夏警觉 。
8月底宋军下令进攻,种谔急忙进攻米脂,但这座城寨易守难攻,宋军猛攻数日难以取下 。
这时西夏主帅梁永能率精兵前来援助,米脂守军士气大振 , 
种谔布置围城打援的攻略,在周围挖出壕沟,在无定川口部下军队攻打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