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 在山村行走,人们为什么不用担心迷路呢?也许有人会说,路是死的,人是活的 , 可以问路呀 。这话只对了一部分,如果在没有人烟的地方 , 又找谁问路呢?
文章插图
在人们的印象中 , 山区群山连绵不绝,林海苍苍茫茫,羊肠小道纵横交错,交通闭塞,信息不通 。山区人烟稀少,村寨散布在深山里,村寨与村寨之间相距十多里是常事,有的村寨,组与组之间就相距十多里 。
有村寨的地方还好 , 能碰到人 , 可以问路,倘若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此时又遇到岔道,不知往哪条道走,那就麻烦了 。
不过,这种事情在旧时农村很少发生,每遇岔道,不用问人 , 在叉路口都立有指路碑 , 就像现在城市中的路标牌一样 。
本文以湖南西部与西南部山区为例 , 为读者介绍山区指路碑与指路碑背后的故事 。
1、什么是指路碑,指路碑有何作用?在湘西与湘西南,传统山村道路(不是现在的公路)的岔路口,我们现在仍然还能见到一种立在路口的石碑,这种石碑俗称“指路碑”,也称“分路碑” 。在当地的各种土语中,“分路碑”的使用比“指路碑”要更普遍 。
文章插图
山村除山路弯弯外,山路中很多岔路,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从树干往上,大树枝又分出小的树枝,小树枝又分出更小的树枝 , 每条路所去的地方不一样 。有的路又像一张网 , 路路相交,又路路相通 。
像树杈一样的路 , 一条主干路分出多条路来 , 称为岔路 , 有三岔路、四岔路、五岔路等 。这里以三岔路为例:三岔路形同“丫”字形,也就是不管从哪一条路走来,前面的路都会分出两条路,农村俗称“三岔路”,或者“三条路”,也就形成了三个“丫口” 。通常来说,三个“丫口”都立有指路碑,每块碑上都指两条路 。碑上指路的格式多为:左走某处,右走某处,或者以溪河的流向来定上方向和下方向,上游为上方向,下游为下方向,碑上也就写成:上走某处,下走某处 。四岔路以上的,以此类推 。
像网格一样的路,最典型的就是十字路,路往四个方向延伸而去,农村俗称为“四条路”,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叉路口 。这种路的指路碑,比“三条路”容易说清楚,通常来说,碑上写:前为何方,后为何地,左走某处,右走某处 。
文章插图
湘西与湘西南农村方言很多,不仅有湘语土语,还有苗、侗、瑶、土家等多民族语言,因此,这里素有“十里不同音”之说 。意思是说,这里方圆十里左右,就会出现不同语言,有一些有一些地方语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但有一些土语相互之间不能交流,要另一种语言,也就是旧时的“官话”作为媒介才可交流,然而,除了读书人、乡绅、在外经商闯荡的人能听懂也能讲“官话”外,当地民众大多不会讲“官话”,也听不懂“官话” 。因此,即使在山路上碰到村里人,也可能因语言不通,交流困难,无法问清楚 。
旧时,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从山外新来的挑担客(走村串房的货郎),因为不识山路,在山路上转来转去 , 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 被困在山里几天几夜 , 后来还是遇到当地人把他们带出山 。好在他们的挑担里,装有用来卖的或者用来换物品的糖类食品 , 否则早就在山里给饿晕或饿死了 。
- ?从仆人到宰相指鹿为马的赵高为何能得到秦始皇的赏识
- 同志们你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只有一条路,成功的捷径只有一条
- 刘伯温盗诸葛亮墓看到的四个字,三国最诡异的三个墓
- 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法兰西殖民帝国现状
- 小学语文知识描写说的词语有哪些,描写语文老师成语
- 50个容易读错的姓氏,十大容易读错姓氏
- 唐朝诗人郑谷,郑谷最著名的一首诗
- 知否必学的王牌技能捧杀术
- 时代风云的碰撞与巨变都市剧场正阳门下今晚播出
- 评价高的连续剧,十部2019必看高分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