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滋培:“身教”的重要|知行合一

|邱滋培:“身教”的重要|知行合一
本文图片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关注
|邱滋培:“身教”的重要|知行合一
本文图片

作者
邱滋培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副主编 , “大成陶书”副总编辑 , 图书策划人 ,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 成都市“好采访人员讲好故事”优秀奖获得者 , 策划编辑图书《爱要大声说出来》获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人的成长是需要学习的 , 这当中便有经验的汲取、实践的殷鉴 。 历史的进步是需要学习的 , 这当中便有社会的警世、群体的力挽 。
历来 , “言传身教”都是被人们所呼吁的 , 呐喊后 , 在行动中 , “言传”尽了自己的责任 , “身教”却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 。 在这个缺乏行动力与垂范打样的社会里 , 践行“身教”化人的人常被各种嘈杂声音与纷繁现象遮蔽 , 这当然是我们损失 。 因为不重视“身教” , 不重视榜样 , 我们终会失去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 一个葆有生机的民族 , 应该重视“身教”的教育价值与深远影响 , 同时注意把“身教”的力量转化为整个民族前进的源动力 。
针对这个问题 , 假若允许我们抛出一个简单的答复抛砖引玉 , 我们应当付出个人的思考 。 “身教”的力量源自于人类历史的演进 , 以及在历史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人对于向善向前的不懈追求 , 他们用自身的经历 , 犹如生命的回响 , 时时为我们指明在摸索道路上的方向 。
立身是“身教”效能发挥的前提
在我们的文化中 , “身教”一词的大意是指以自己或他人在实践中的实际行动为模板、为典型 , 后将此用以要求别人 , 对其引导教育 , 达到有样学样 , 乃至“胜于蓝”的目的 。 影响人、教育人的方式很多 , 为什么首推“身教”这种方式?因为以说教、要求、规定、禁止这种方式施行 , 效果不佳 , 甚而出现排斥情绪 , 事与愿违 , 只因这类方式空洞虚幻;而“身教”则表现得更为实在 , 它有故事、有血肉、有态度、有过程、有细节 , 乃至有反复 , 更有因果 , 能实实在在地在我们身边找到参照 , 让人打消“不可能”“做不到”的怀疑 。 追古溯今 , 不论是儒家学说、道家文化 , 亦或是民间故事 , 基本都遵循了这样一个结构 , 即一言一述;一则道理、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后面都会跟着许多故事来对其说明阐释 , 而故事中人的作为便是核心 , 因为它体现了人的修身要求、价值取向、志向追求、事业境界、道义精神 , 它是启发我们律己、效仿的开端 。
“立身”有为人、立足之意 , 也有树立己身的含义 。 子曰:“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 ”这里的“身正”在更大范畴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 及固本培元之意 。 欲立身 , 先身正;欲“身教” , 先固本 。
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中 , 知识分子追求的思想境界是独立与自由 , 如有可能 , 他们会把努力把自己的思想追求与入世经验用于实践 , 或变为实践 , 在这一恒途中 , “立”就被书写起来 , 变得丰满立体 。 鲁迅认为 , 救国救民之道“首在立人 , 人立而后凡事举”,而“立人”思想也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 , 他都在发出看见人、关注人 , 还人应有的人格、尊严的呐喊 。 只有人格独立 , 人的思想才会自觉清明 , 人的精神才会舒展健康 , 才会有我们追求的“立人”“立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