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齐国为何会有两个齐桓公

齐桓公出生于公元前716年,他出生的年代刚好是处在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无义战 , 这一时期是个大国吞并小国,不断扩展的版图充满杀戮和野心的时代 。在几十年前 , 周王室开始逐渐丧失了对各诸侯国的管控能力,也就是从那时起,周王朝主宰天下的局势消失了 。

历史上齐国为何会有两个齐桓公

文章插图
春秋众所周知 ,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东征西讨、尊王攘夷,九合天下,最终成为春秋时期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齐桓公,出生年月不详,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姜姓,名小白 。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其母为卫国人,春秋五霸之首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争夺帝位 。
那么,齐桓公为什么叫公子小白不能称之为姜小白?春秋时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 。姜是姓,只能由女人用 。应该叫”公子小白“(即位前)、齐侯小白(即位后),或直接叫”小白“ 。而《左传》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小白“是名不是字 , 女人名字要带姓,放在后面 。而女人的名字一般和男人、国家有关 。
比如:晋文公逃亡到秦国娶的秦穆公女儿叫文嬴,嬴是秦国国姓 , 女子表明姓,文是晋文公的文 。最开始她叫怀嬴,是因为她最初是晋文公侄子晋怀公的老婆 。还比如:”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姜姓是申国的国姓,武公的老婆 。

历史上齐国为何会有两个齐桓公

文章插图
齐桓公小白为什么又叫齐桓公田午?这里说的齐桓公可不是尊王攘夷的春秋霸主,而是另一位战国时的齐桓公,本名叫田午 , 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 。民间流传的”扁鹊见蔡桓公“故事中的蔡桓公,实际上指的是这位齐桓公田午 。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野外打猎的时候被人袭击,受伤很严重 , 很快就不治身亡,齐襄公一死,齐国很快就内乱 ,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逃亡国外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作为爵位继承人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作为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确保公子纠登位便在中途射杀小白,但小白并却没有被射死 , 而是迅速赶回齐国,继承了皇位,而齐桓公在即位后不仅没有计较管仲”一箭之仇“ , 反而对他予以信任和重用,之后管仲尽全力辅助齐桓公整顿军队,发展生产 , 促进外交,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
齐桓公最出名的就是尊王攘夷,这个思想是管仲提出来的,他建立齐国要建立自己的威名,像周王室一样,让天下的诸侯心甘情愿臣服和膜拜 。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 , 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 。攘夷于外,必须尊王 。尊王自然而然就成为当时一面正义的旗帜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 , 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就是对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 。既抵御了游牧民族的侵袭 , 又提高了齐国在各国之间的威望 。齐国的尊王攘夷可以说是有条件、有原因的 。周王室没落,诸侯强大起来了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
齐桓公
历史上齐国为何会有两个齐桓公

文章插图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 , 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 , 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在当时发动讨伐战争 , 或者灭国战争,是要受到周王室及其他诸侯的非议的 。就算是这个国家自身能力很强大,阻力也会慢慢增强 。所以灭国战争、讨伐战争是有 , 但是不能够一直讨伐或者一直灭下去 。特别是连楚武王、楚文王这种南蛮,都能够以中原之战不义为借口为难 。所以齐国的”尊王攘夷“是给自己穿上了正义的外衣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为自己的征伐找了一个合适的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