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 , 和大家一起分享 。
背景
战国纷争不断,各国皆施行变法欲增强国力,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赵武灵王在国内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善了赵国军力 , 对外战争也是胜多负少,国力日渐强盛,直至赵孝成王,赵国依旧是一方霸主 。
秦国经历商鞅深入变法改革后从一偏远小国不断壮大 , 国富民强,上至百官,下至庶民,皆是铮铮铁骨,全国皆兵,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更是东出称王,百万大军,气势如虹,征战各国,胜多败少 。

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文章插图
起因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攻韩国,一举拿下韩国野王之地(今河南沁阳),将上党郡收入囊中,秦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韩桓惠王不敢反抗 , 只得放弃上党,他让上党守郡冯亭将郡县献于秦国以平息战乱 。
然冯亭不愿归降素有蛮夷小国之名的秦,更是不满秦国对各国的连连征战,于是同上党百姓密谋决定利用现今可唯一与秦抗衡的赵国 , 将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孝成王 , 让他帮忙抗击秦军 。
赵孝成王与众臣商议,平阳君不愿接受上党,他看出冯亭不过是想用上党利用赵国抗击秦国,而平原君以为十七座城池须得发动百万大军,日积月累攻打,如今坐享其成岂不美哉,且赵国与秦不分伯仲,廉颇将军骁勇善战,若是秦国来犯,大可派他前去御敌 。
赵王听从了平原君之意,封冯亭为华阳君,秘密派遣平原君接受上党,同时派遣廉颇驻守长平边境,以防秦军泄愤攻城 。赵国此举自然惹得秦国不快,我国将士辛苦打来的土地他国捡了便宜,怎忍得下这口恶气,秦昭襄王大举反击,势要立秦国威严 。
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文章插图
再攻上党,威慑韩国,廉颇固守长平,两军僵持不下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秦国再次发兵攻打韩国并占领了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 , 韩国屡战屡败,军心不稳,一时间,韩国上下畏惧秦国 , 不敢再战 。攻下缑氏和纶氏不过是为了威慑韩国,秦国还是得拿回上党才不枉费将士们辛苦一番 。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王命令王龁率领军队攻打上党,看秦军来势汹汹,上党百姓惶恐,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遣军队于长平接应百姓 。秦军不久便重新攻占了上党,上党收回后,秦王自是不会放过赵国 。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向长平发动进攻,廉颇兵败,被秦军占据了都尉城和故谷城 , 赵国军队筑起围墙退守 , 坚守在围墙之内,无论秦军如何叫嚣 , 坚守不出 。看赵军坚持不应战,秦发起了强攻,夺下赵军西边营垒,俘获两名赵国尉官 。
赵国议和被拒 , 孤立无援,两国秘换主将
赵军屡战屡败,现如今廉颇更是坚守不出 , 长此以往 , 消耗的军资粮草必是不胜其数,因此,赵孝成王对廉颇行为不满,甚至派人谴责廉颇 。实际廉颇是决定以逸待劳,等到有利时机再出击一举歼灭秦军,如此一来 , 当今天下,赵国便是第一大国 。
长平之战后难有国家可与秦国抗衡,为秦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