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文章插图
简介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 , 创制飞虎军 , 以稳定湖湘地区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 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 , 年六十八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 , 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 , 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
主要作品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其诗集《稼轩集》已佚 。清人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 。《全宋诗》录有其诗 。
历史评价蔡光:子之诗则未也;当以词名家 。(《怀古录》引)
陆游: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陈亮:眼光有梭 , 足以照映一世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 , 庶几胆力无恐 。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 , 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 。(《辛疾弃画像赞》)
爱新觉罗·玄烨: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
后世纪念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南,占地总面积31亩 , 由纪念馆和辛家坟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祠、稼轩词书法艺术刻石碑廊等景观以及文物、书画、民俗、图片、“一代词宗”、“义胆忠魂”6个展室 。
墓葬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墓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 。立于绍定年间(1228年-1233年),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 。原碑毁墓残 。清代辛氏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 。中间是“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 。下行多有阙字 , 据考为辛弃疾之仲子辛柜的后裔所立 。
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两次修整 。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层 , 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 。墓高2.5米,直径2.5米 , 占51.5平方米 。墓道较短,有郭沫若撰并书之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 ,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