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更多人感受 “博物馆的力量”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采访人员 陈薇 文 朱哲 摄影)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 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
自从2008年我国实行公共博物馆线下免费开放政策以来 , 走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逐年攀升 。 安放着千年文明宝藏的博物馆 , 逐渐变成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学堂” , 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博物馆的力量”确实与日俱增 。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 , 也为博物馆“彰显力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数字藏品、有声纪念票、AR弹幕……已经成为河南多家博物馆带领游客轻松跨越不同文明和时代 , 与文物对话的新方式 。
“复原”贾湖骨笛的绝响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 , 河南博物院上线“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有声数字纪念票 。
数字纪念票的画面中 , 展示了9000年前的远古先民 , 手执精致的骨笛吹响了优美旋律的场景 , 他身旁仙鹤翩翩起舞 , 华夏文明迎来了曙光 。 这款数字纪念票除了动态展示贾湖骨笛使用场景的画面 , 更是创新地融入声效 , 复原贾湖骨笛婉转悠扬的远古绝响 。
贾湖骨笛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 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 贾湖骨笛可以通过数字纪念票的方式演奏出声音 , 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成员“95后”晏文涛的努力分不开 。
华夏古乐团专注于复原古乐器、古乐曲22年 , 河南博物院建立乐团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演奏的方式让人们可以多维度欣赏文物:让观众不仅能观看到历史 , 还能够聆听历史 。
|数字化让更多人感受 “博物馆的力量”
本文图片

古乐团成员的日常是 , 自己做乐器、找谱子 , 再进行演奏 , 还要做音乐考古、学术研究 。 2018年晏文涛加入乐团后 , 就承担了复原、吹奏贾湖骨笛的任务 。 他通过研究博物院编辑的贾湖骨笛的专著 , 加上专家指导 , 终于复制出了自己的第一支骨笛 。
他用自己做出的骨笛 , 努力磨炼吹奏技艺 , 摸索古曲古调 , 逐步驾驭骨笛悠远、苍茫的声音 , 他还曾登上央视向观众演示骨笛吹奏技巧 。
如今的华夏古乐团还尝试网络直播 , 创新演绎流行音乐、经典名曲等 , 让“古乐”奏响“新声” 。
数字化让文物鲜活, 让历史说话
其实 , 在漫长的过去 , 文创曾是不被重视的“旅游纪念品” 。 2015年3月 , 《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 , 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 挖掘藏品内涵 , 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 , 让文创产业发展逐步进入了“快车道” 。
|数字化让更多人感受 “博物馆的力量”
本文图片

围绕经典IP , 通过互联网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等多元化的方式 , 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创领域快速发展 。
2019年2月 , 河南博物院专门成立了文创产业领导小组 , 提出全员共同打造大文创 。 第二年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就火爆“出圈” , 卖到脱销 , 随后几年河南博物院的爆款就没有停下来 。
2021年9月29日 , 河南博物院在支付宝“地下室”推出互动产品“一起考古吧” , 将此前“出圈”的考古盲盒 , 通过数字化搬到了线上 。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在线考古” , 让原本专业性极强的考古工作 , 向普通大众打开了一扇几乎没有门槛的大门 , 仅当年国庆假期 , “一起考古吧”就吸引3000万人到支付宝地下室线上“云考古” 。
2021年数字藏品这一新兴概念的兴起 , 河南博物院也迅速加入了对数字藏品的开发队伍 。 2021年12月16日 , 河南博物院上新3D版数字文创“妇好鸮尊”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