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仰仗兵力和实力强大,要东取朱元璋的老巢应天(今江苏南京) 。龙湾(在应天郊外,今天江苏南京城郊)之战爆发了 。由于陈友谅势力太强,而且他的战船非常大,大得惊人,远远胜过朱元璋,而朱元璋担心一旦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自己腹背受敌,那就糟糕了 。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热多雨 , 可巧就让陈友谅给赶上了——大雨不期而至,很多人的冠服都被淋得透湿,大伙都惶惶张张的,连一些必要的规矩、仪节都省了——在不少人看来,这也许正是上天的暗示:这陈友谅分明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 。己将腹背受敌 , 毫无还手之力 。
文章插图
陈友谅在完成了登基仪式之后,便派人到张士诚处知会,并请求张士诚能够在东线配合一下 。张士诚在心里只是一笑了之,不过最后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而已 。其实 , 张士诚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已经在这里坐山观虎斗,看着热闹,既不援助陈友谅 , 也不帮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并无一统天下大志,只想着守着自己所占据的地盘,偏安一隅罢了 。
朱元璋商量对策,有人建议朱元璋收复太平 , 有人劝说朱元璋丢掉应天,弃城而逃 , 固守别的城池,保存自己的实力,有的人建议朱元璋退守钟山,还有的人建议朱元璋投降陈友谅算了,但都被朱元璋一票否决了 。
因为对于收复太平,朱元璋说道:“此计行不通 。敌人知咱出兵 , 必以偏师击咱,以拖延、迟滞咱的行动!咱若主动向他挑战,他们必是不会轻易与咱交锋的,而半日之间他们的水师就可直趋应天城下 。咱们的步骑兵若想回救 , 没一整天的工夫是回不来的 。就算可以及时赶回,百里趋战,兵士疲敝,此为兵法所忌 , 非良策也 。”
弃城而逃,则失去了虎踞龙盘的应天,失去了屏障,还会导致军心涣散 。退守钟山 , 结局就和《三国演义》里的马谡一样(马谡丢了街亭),被敌人围困在山上好几天,士卒没有水喝,没有饭吃 , 那必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
这时 , 神机妙算,堪称明朝的诸葛亮的刘基(刘伯温)站了出来 。他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意思是那些主张逃跑或投降的人该杀头 , 表明了自己与陈友谅决一死战的决心,然后他说:”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 。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意思是陈友谅的贼军已经骄傲了 , 等着他们深入,埋伏兵力拦击打败他们,很容易了 。按照天理 , 后行动者得胜,夺取威势,制服敌人 , 就可以一举成功 。于是,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计策 。
于是,朱元璋设计令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来引诱陈友谅,令陈友谅速来 。康茂才还告诉陈友谅:“江东桥是座独木桥 。”这下,陈友谅放松警惕,骄傲自大 , 觉得自己铁定胜了,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
陈友谅到了江东桥,才发现江东桥并不是什么独木桥,而是坚固的铁石桥,陈友谅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可这已经来不及了 。陈友谅呼唤康茂才好几声,可一点反应也没有 。于是 , 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龙湾正式激战 。
而对陈友谅来说,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天突然下雨了 。于是红旗举起 , 朱元璋命令部队前往攻打陈家军立于龙湾的营栅,诸军无不奋勇争先 。正在大战之际,陈友谅又亲率大军赶来参战 , 双方刚开始全面接战,雨恰好就停了 。
- 李牧为何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他的封神之战是哪一战?
- 赵括真的应对长平之战负全责吗?
- 长平之战中赵王真的很傻吗?犯了哪些错?
- 长平之战后赵国衰弱,为何白起没有趁机灭了赵国?
- 桂陵之战时,孙膑为什么没杀庞涓?
- 长平之战赵国军队输给秦国 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 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实行邯郸之战 白起为何没有带兵攻打赵国
- 齐鲁乾时之战中齐桓公的地位得到巩固
-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都怪赵括吗 赵括为什么是背锅的
- 京索之战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