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 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 , 贞观者也 。”意即以正道示人,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 , 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 。) , 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 。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 , 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 , 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
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他唯才是举 , 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 , 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 。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 。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 ,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