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器乐乐种,起源于宋代的四川省,现流行于四川省,云南汉族地区和丽江、楚雄等纳西族、彝族地区 , 源于古代中原的道教丝竹乐 。
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 。
文章插图
2014年11月11日,洞经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历史渊源历史悠久,云南地区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 , 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 。它以谈演道教经文《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 , 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 , 演奏唱颂经书中诗赞的音乐,故称洞经音乐 。
洞经音乐发源于四川省蓬溪县 , 其创始者为刘安胜和卫琪 。
刘安胜,南宋四川省蓬溪县人 。乾道四年(1168),在蓬溪县宝屏山(今赤城山)玉虚坛撰成《文昌大洞仙经》5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洞经音乐,刘安胜是洞经音乐的开创者 。
卫琪,元人,号中阳子 , 隐居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 。幼好道术,洞测玄妙 , 曾任南平綦江等处军民长官 。元初 , 卫琪在东蜀蓬溪县蓬莱山注释刘安胜《文昌大洞仙经》 。
元代至大三年(1310) , 卫琪将其《文昌大洞仙经注》进献给元武宗,受奖赏,声名大震 。其书在全国广为流播,成为云南、四川等省洞经音乐的主经 。卫琪为洞经音乐的产生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
明代河南巡抚、邑人杨作楫在《修建石鱼山书院记》中云:“蓬莱山中阳子曾注解《大洞仙经》 。”这是最早记载卫琪在四川省蓬溪县蓬莱山注释《大洞仙经》的文献,载入了清嘉庆本《四川通志》 。
【洞经音乐的历史渊源】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华坪县文史资料·第二辑》说:洞经音乐於明永乐七年(1409)由四川传入大理 。《南涧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亦言:是明永乐七年由四川传入大理 , 再由大理传到云南各地 。《通海县资料》也说是从四川传入的 。
《大理洞经音乐·序言》称:明嘉靖十三年(1534)大理、下关曾派人到四川习演大洞仙经,并带回仙经各两部 。四种说法时间虽有差距,但都明确肯定是从四川传入的 。这些说法是比较可靠的 。
它有明人李元阳所编撰的《云南通志》可作参考 。是书记载了明初云南各州县文昌宫的情况 。文昌宫是洞经会活动的大本营,洞经音乐便在这里演奏 。
书载:昆明文昌宫在西门外 。楚雄梓潼庙在城西仁福门外 。武定文昌祠在旧府治内 。鹤庆文昌祠在府治南太玄宫内 。永胜梓潼庙在州治南 。保山文昌祠在城西太和山麓,弘治间副使林浚建 。岁春秋上丁后四日祭 。腾越州亦有祠 。凤庆文昌祠在府治东北三里,嘉靖间土官知府猛寅建 。
可见 , 文昌宫早在嘉靖以前便已普遍存在 。民国学者由云龙所编的《姚安县志·卷55》载:滇省经会各县皆有 。姚邑自明季即立社崇奉文昌,歌讽洞经,皇经等,以祈升平 。间亦设坛,宣讲圣谕,化导愚蒙,殁道家之支流也 。但信仰者多系士人,故每届举行,均礼乐雍容,古代礼乐得籍以保存於不坠焉 。姚邑经会 , 创史於东山老会(原在白鹤寺) 。
明末奉人席上珍,始於城中立桂香社 。清初有耿裕祈者,游江浙 , 精习乐律,颇多传导 。逮光绪初,马驷良由浙东解组归 , 精乐谱,就光禄社矫正音律,桂香社亦摹习之 。自是姚安经会乐曲始归雅正 。乐器则有筝、琶、管、钟、鼓、铙、钹之属 。经费物品各社多寡不一 , 统由纠仪保管 , 每年轮迁充任 。
- 农村饲料颗粒加工厂 农村民房开加工厂噪音扰民
- 各地口音是怎么形成的
- 天籁之音节目东方卫视 天籁之音 综艺
- 洞经音乐的艺术特色
- 有声书配音真的能赚钱吗 配音赚钱靠谱吗
- 紧箍咒的寓意和象征
- 观音菩萨是男儿身吗 真正的观音到底是男是女
- 为什么听到刺耳的声音会起鸡皮疙瘩 听到某些声音会起鸡皮疙瘩
- 陈翔六点半抖音粉丝第一 抖音十大网红有谁
- 抖音短视频人设定位 如何爆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