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其一生著述颇丰 , 但均亡佚 。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 。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 。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 , 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
【五禽戏的由来】

文章插图
动作说明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 。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 ,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 , 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 , 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
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 , 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 , 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 , 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 , 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 , 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 , 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 , 按头各七 。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 , 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 , 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 , 消谷食 , 益气力,除百?。艽嫘兄? ,必得延年" 。陶弘景在该书中,不但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描绘,而且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
亳州五禽戏五禽戏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 。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 。
董文焕所传五禽戏
董文焕传承的五禽戏套路共54个动作(虎戏13式、鹿戏9式、熊戏9式、猿戏10式、鸟戏13式) 。另外,还有相生练习法、相克练习法、灵猿戏笨熊练习法、鹤戏对练、简体/易五禽戏(每戏三动,共15式 。其中虎、鹿、熊、猿四戏第三动为调息式,鸟戏第三式为白鹤飞翔)等套路,其动作较为古朴典雅 。
刘时荣所传五禽戏
刘时荣所传"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不但有徒手套路 , 而且还有器械套路--华佗五禽剑 。其中,华佗五禽戏徒手套路40个动作(每戏各8式);华佗五禽剑则是刘时荣结合自己练习五禽戏的亲身体会,深入民间挖掘五禽戏的历史资料 , 广泛搜集技艺精华,通过不断研究、修改,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创编的 。共44式(虎戏8式、鹿戏8式、熊戏8式、猿戏10式、鸟戏10式) 。
刘时荣所传五禽戏强调"五禽戏亦属武术范畴",其所传套路演练时,"动作圆活" , "有些架式从外形上看似不大圆,但对意与气仍要按照圆的要求运行" 。
董文焕、刘时荣同学于安徽亳州武术名师谭继林,但传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除上述差异外 , 在一些具体的手法上,两人亦存在不同 。如刘时荣所传的鹿戏手势是食指和无名指弯曲,而董文焕所传的五禽戏鹿戏手势则是中指和无名指弯曲等 。
新编五禽戏2001年 ,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迅速展开了对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 。并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200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健身气功·五禽戏"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 , 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十个动作,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 。
- 麻沸散的由来与传说
- 关于皮影戏的传说
- 秉烛夜游的典故由来
-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由来 正月剃头死舅是哪里的风俗
- 双簧的由来
- 驰道的由来
- 道理的意思解释 道理的由来
- 为什么明星代言游戏 明星代言游戏的原因
- 黄花闺女的由来故事
- 骂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