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和杜根的故事,张俭当场抓住彭瑞祥

1895年清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代表大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这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大部分知识分子看清了帝国主义的嘴脸,开始走向觉醒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和光绪帝一起促成了维新变法运动,只可惜光绪帝没有实权,又惊动了慈禧皇太后,所以变法夭折,康梁逃往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捕砍头 。
谭嗣同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们都知道后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但是前两句却是理解全诗关键 , 知道为什么谭嗣同要舍生取义 。前两句是“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张俭和杜根的故事,张俭当场抓住彭瑞祥

文章插图
谭嗣同
那么谭嗣同为什么要写这两句诗呢 , 这两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听七弦给你道来 。
这两句诗隐藏了两个典故,两位东汉时期的名士——张俭、杜根 。
东汉时期是宦官势力第一次大规模崛起的时代,除了汉光武帝刘秀和汉明帝刘庄之外,皇帝登基的时候都非常小,几个月或者几岁就当上了皇帝,由于还没有处理政事的的能力,所以只能由生母或者庶母垂帘听政,这些女人不懂政治,对大臣也不熟悉 , 只能依靠外戚和宦官来辅助皇帝 。然而外戚又常常滥用权力,甚至是飞扬跋扈,比如梁冀,经常藐视皇帝的权威,甚至危害皇帝的统治 。皇帝想要和外戚斗争,就必须获得来自宦官的外力支持 。所以皇帝和宦官走得比较近 , 这样就使士大夫失去了宠信,这两个势力集团就开始互相较劲,长达数十年 。
张俭和杜根的故事,张俭当场抓住彭瑞祥

文章插图
东汉时期的宦官
说到这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开始登场了 。
张俭
张俭,字元节 。山阳高平人 , 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城 。江夏八俊之一 。他是赵王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曾任江夏太守 。他最初被乡里推举为茂才,但不满意刺史 , 于是托病不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张俭兄弟多么高冷,哥就看不上 。
张俭和杜根的故事,张俭当场抓住彭瑞祥

文章插图
张俭墨画像
汉桓帝时任山阳东部督邮,宦官侯览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张俭兄弟仗义执言,看不惯这个姓侯的太监肆意妄为,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触怒侯览为代表的宦官集团 。
张俭很瞧不起他的同乡——本性谄媚,卑鄙龌龊的朱并,朱并对此非常嫉恨,上书诬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为朋党,企图危害国家 。朝廷于是下令捉拿张俭,张俭逃命,狼狈出走 。跑到哪里,天黑了,就到哪家住宿,众人没有不敬重他的名气和品行的,即使会家破人亡,还愿收容他 。我们的张俭兄弟人缘还不错,人格魅力杠杠滴 。
官府缉拿甚急 , 张俭望门投止,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直到党锢解禁才回到了家乡 。消息被得知后 , 大将军、三公一起征聘他,又被举荐为敦朴 , 公车特征,以其为少府,都为张俭所推辞 。本人就是不想当官 。汉献帝时,百姓遭遇饥荒,张俭用尽全部财产,救活了数百人 。建安初年,被征为卫尉,张俭不得已只好就任 。因为曹操专权,于是闭门不出,不参与政事 。一年多后 , 在许都去世,卒年八十四 。
整个人就是一耿直男,放在当时绝对是人人敬仰的宝藏名人 。
杜根
杜根,字伯坚,是颍川定陵人 , 就是现在的河南 。
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 。看来和张俭兄弟一模一样,也是个耿直boy , 怪不得被谭嗣同列在了一起 。永初元年的时候,被推举为孝廉,成为郎中 。当时邓太后及其外戚执政 。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了,就上书直接进言 。太后很生气,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用白袋子装着,在大殿上活活打死 。执法的人因为杜根的名气,私下告诉行刑人打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车把杜根接出城 , 杜根得以苏醒过来 。太后命令人来检查,杜根就装作假死 , 装了三天,直到眼睛里生了蛆 , 太后以为他死了,这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里做了一个酒保 。15年过 去了,酒店的人了解了他的贤德,十分优待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