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和合,佛家六艺

佛家:六和敬,六和思想
观揽
2021-06-14 15:19
今天五月端午 , 在家没出门 , 看了电影《不肯去观音》 , 才知道普陀圣地,源于大唐,武宗灭佛后,东瀛高僧圆鄂大师奉橘皇后之命,两次赴五台山恭请观音大士圣像东渡扶桑,被李怡,也就是光王,后为皇帝 , 获准,结果船队在莲花池触礁,观音大士圣像坠入湖中,也就是如今普陀圣地!电影中圆颚大师说到佛家六和思想 , 实在是和天下的格局,我搜索摘录在此:
六和敬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 千二百五十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 。真正地了解“六和敬”的实质内涵,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和敬”的概念 。“和敬”是之于自己和他人两个方面来说的 。所谓“和”,就是“外同他善”;而所谓“敬”,则是“内自谦卑” 。“六和敬”思想具体说来:
第一和
第一和: 见和同解,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 。见和同解,就是要在思想上、观念上保持高度的统一 。在认识事情的方法上,寻求同样的见解;对一套思想、理念,寻求一致的解答方式 。僧团共?。?僧众能够和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 , 要求所有住众在见解上、思想上,保持高度的统一 。只有所有住众成员在思想上、观念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僧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 。否则,每个成员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想法,大家各执己见,自以为是 , 那么,这个团体也就难有安宁、不能清净,也必将导致整体的精神涣散,不能有所作为 。如果出现不同见解的情况 , 有时候宁可另外再建立一个僧团 , 而不要在一起共修 。因为,见解不统一的人住在一起共修,彼此就有可能互相妨碍 。
第二和
第二和:戒和同修,中国人喜欢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寺庙中“规矩”就是戒,是所有僧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所谓“戒和同修”,就是遵守共同的制度和规约,在共同组织框架、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之下,共同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行为、形体行为和精神行为,根本原则上,佛教除了保证寺院管理的有效性之外,还在于保障生活在其间的人员的自我修正 。
第三和
【佛教六和合,佛家六艺】第三和,身和同?。?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共修 。道场的建立是成就每一个共修的份子——目的在此;绝对不是逃避社会责任 , 到佛门里讨生活的 。如果是这种观念 , 那就完全错了 。接受十方供养如何能消!这个罪过是无量的,且要还债,佛在经中讲得很清楚 。共住不只是同住在一个道场,如每一个人有一个房间,或像现代生活富裕的地区,一个人还有个套房,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修行能不能成就呢?恐怕一个都不能成就 。为什么呢?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人 , 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 , 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 恶习气太多、太重了 。大家相聚时 , 十目所视 , 十手所指,一举一动还像个样子,规规矩矩的,还能守法 。如果房门一关,没人看到,就随便了、放逸了,毛病百出了 。白天修行,晚上放逸,功行尽失 , 成就困难了 。佛陀大智深知此事 。那么共住要怎么住呢?睡通铺?。⊥砩隙妓谝黄?。白天、晚上都不可离开大众,睡觉也得老老实实,也得乖乖的,也不可以随便 , 这是依众靠众的精意 。所以寺院丛林,你到寮房(卧室、寝室)去看看,皆是通铺,一个人一个铺位 , 每个铺盖叠得整整齐齐的,像军队一样;比军队还要严格,比军队的纪律还要好 。住在道?。?过这样的生活,陶冶人的习气,以戒、定、慧三学改造心行,那才真正称得上修行 。在寺院丛林里面,什么人有一个寮房呢?当住持的、做执事的,因为他的事务繁多,他的生活起居不能跟大众一样(大众像学生一样 , 那是非常规矩的) 。执事要办事,替大家服务的,他们才有个小房间 。住持的房间叫‘方丈’(方圆一丈),房间都很?。⒉皇墙心阕〉煤苁娣? ,目的是不妨碍大众的精修 。还有年岁老的,也单独有房间 , 生病的也单独有房间 。除了这些特殊的,皆是睡广单(通铺) 。‘身和同住’是这个意思 。真正要想修行有成就,即使在今天富裕的社会 , 不用这个方法还是不能成功 。丛林清规是僧团的生活规约,是当代三大语系佛教的所有寺院僧团所共同遵守的 。僧伽制度通过《寺院规约》,使“六和思想”制度化 。制度规定,置身寺院僧团中,大众同住,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首先要杜绝的行为,就是肢体上的直接冲突 。“身和同住”原则地要求僧团内的每一个人各安其分、各守其责,也只有如此,寺院管理的运作才能顺利无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