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这一年迎来了明朝三年一度的科举,南北方士人云集 。这一场会试的主考官名为刘三吾,乃是明朝的一位大儒,明朝的科举制度条例正是由他制订 。除此以外,刘三吾还曾对大明朝的刑法《大诰》和《洪范注》作序,他主编的《寰宇通志》在当时也颇具影响力 。
明洪武三十年,刘三吾此时已经85岁高龄 , 可谓德高望重,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他很敬重,甚至关于立储的问题都曾经询问过刘三吾的意见 , 刘三吾的回答也没让朱元璋失望,他认为立朱允炆为储君乃是正统之举,顺理成章之事,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同 。
文章插图
南北榜之争科举会试乃是国家大事,关系重大,朱元璋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定刘三吾这位德高望重的明朝大儒,以及王府纪善白信蹈为丁丑会试的考试官 , 这样的任命,体现了朱元璋对这一次会试的重视,也不难看出朱元璋对刘三吾的信任 。
85岁高龄的刘三吾,接到了皇帝的圣旨,深感皇恩浩荡 , 自然是竭尽全力主持本次会试,希望以此报答朱元璋皇帝这份厚爱,可惜,事不如人愿,尽管这场会试的过程很顺利,但是最终这场刘三吾与白信蹈等人主持的丁丑会试还是出了岔子 。问题没出在考试的过程中,而是出在了考试的结果上,这场科举会试取录了宋琮等五十二名,并在随后的廷试中,陈安(史料中也有称陈安阝)获得了第一名状元,尹昌隆为第二名榜眼,刘仕谔为第三名探花 。
本来这样的结局并没有什么不妥,让人匪夷所思的巧合却在这一刻上演,会试取录的五十二人居然全都来自南方 , 而北方士子居然无一人上榜,这样的结果令北方士子们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有人认为操控,而最大嫌疑的人正是主考官刘三吾 。
文章插图
这场前所未有的科举结果,激起了所有北方落榜举人的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南方籍主考官在偏袒南方举人,为了增强自己未来在朝中的势力,希望得到一个说法 。如此规模的联名举报,让朱元璋得知以后,对这种“偏私”行为极为愤怒,为了服众,他下令彻查此事,并且安排了重新审阅考生考卷的行动 。
“帝怒所取之偏”
之所以要重新审阅,正是为了查证此次科举是否存在有舞弊之举,这里所说的“偏” , 并不是指南北方士子取录人数有偏,因为朱元璋时期的多次科举,都是南方士子入选人数多,北方士子入选人数少,朱元璋一直也没有因此发怒,所以,这一次朱元璋所发怒的“偏”,是指他对刘三吾等南方籍贯考官偏私南方士子的行为,显然,朱元璋对于“刘三吾等南方籍贯考官偏私南方士子”的说法内心确实有所怀疑 。
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朱元璋选择派人重新审阅试卷,以此来确认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朱元璋命令他的侍读张信等十二人作为复审的人?。?其中更是包含了陈安、尹昌隆和刘仕谔等人 。
“命侍读张信等十二人覆阅,安阝亦与焉 。”
文章插图
很快,他们复审的结果出来了,绝大多数人坚持了原来的判断,认为刘三吾等人并未舞弊,确实是北方举人的文笔不如南方举人,并且北方举人的文章中,还多有一些犯忌讳的词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给朱元璋送来了一个消息,称张信等复审之人以北方士人陋卷进呈 , 故意抹黑北方士人,来维护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 。朱元璋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龙颜大怒,他一生最厌恶营私舞弊,贪官污吏 , 自然对刘三吾、白信蹈和张信等人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他们,悉诛信蹈及信、安阝等,戍三吾于边 。刘三吾因为年龄过高,逃过了死刑 , 留下了一条性命 , 白信蹈、张信和陈安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 他们被凌迟处死 。
- 1369年常遇春卸甲中风血流不止后暴亡朱元璋智勇不输徐达
- 刘基为什么反对太祖任用杨宪为丞相,杨宪当上丞相
- 韩国最成功整容女明星前后对比照,韩国女星全智贤写真照
- 和林俊杰关系好的明星,各大明星对林俊杰的评价
- 对林冲忍的性格的看法,对林冲的隐忍的看法
- 本应晋封梁国公朱元璋却悄悄将梁改为凉蓝玉看来必须造反了
- 童心说李贽对孩子童心,童心说李贽主旨
- 李世民的父皇李渊活了多少岁,李渊临死前对李世民说的十四个字
- 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雍正的宠臣为什么是李卫
- 李健说得太对了现在才发现他真的是人生榜样,李健唱父亲写的散文诗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