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另一个受争议的教材插图)
不只是争议中的数学教材 , 网友们发现了更多令人不解的儿童插图 。 这些被集中讨论的画面不单单局限于画风和某个特征 , 而是画面所描绘场景中的具体行为 。 掀女孩子裙底、触碰异性性器官等动作被自然地放在了玩乐的环境之中 , 是否也代表着这是画作所认为的“正常现象”和“正确”的价值观?
说到底 , 争论的焦点在于 , 相比普通的绘画作品 , 教材插画寄托着教育责任的期许 。 在教材承担着“教学”的作用 , 并且会被频繁阅读的情况下 , 它所代表的“教导”意义也就更为突出 。 因为它面向的不是一个人 , 而是范围到全国、时间拉长至近十年的孩子 。 正如今天 , 人们在讨论教材时 , 回忆得更多的 , 正是那一幅幅代表着启蒙意义的生动插画 。
从画风争议看见文化风向之变
【插画|教材插画引争议:“不合时宜”的画风突变,错位的个性表达】在过往画作的对比之下 , 本次被批的作品中“不合时宜”的细节则更为明显 。 在今天 , 很多版本教材的插画仍能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 朱自清的《背影》、《飞夺泸定桥》、廉颇负荆请罪 , 还有经历了无数“课堂二创”的杜甫画像 , 在偏向于写实的作品中 , 过去那些插图或许并没有那么“美” , 却往往贴合于教材所讲的内容 。 最广为流传的几幅作品 , 甚至能让人看到图就想起当年的文章 。
本文图片
(《少年闰土》插图)
抛开主观性较强的审美 , 将疑似患者特征的动作、表情融于教育作用的画作中 , 不仅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 更是不具备同理心的表现 。 同样的 , 性器官、纹身和更多成人化的元素也并不是画风自由、观念开放的表现 。 展现个性有更丰富的渠道 , 引导儿童观念 , 也有更合适的方式 。
但在沸沸扬扬的画风争议和被强调的教育责任之外 , 这样的插画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文化的风向变化 。
人们发现 , 不只是教材 , 更多的儿童绘本作品也越来越“潮” 。
在一本幼儿园读本中 , 科普流汗的片段旁出现了一幅插画:两个外貌特征略显年长的“男孩”舔着一个女孩手臂上的汗水 , 并发出“姐姐 , 你好漂亮”的感慨 。
本文图片
(图书《流汗啦!》引争议画面)
作为一本科普作用的绘本 , 在解释人体流汗的主题下强行加入的“舔汗”和夸奖环节显然不是必要的 。 而在画面中男孩的身上 , 并不能看到杂志社所描述的“参照孩子画法” , 头发稀少、眼神奇异的表情也并不符合其宣传所言的“古朴有趣、充满童真” 。
有人说 , 这或许也是一种探索新时代文化的方式 。 在网络上讨论的少儿不宜的插图只是一部分 , 我们尚难知道这样的作品还有多少 , 但在被放大的部分中 , 能看到的是 , 诸如兔耳朵等在成人世界或许带有特殊意味的特征 , 被不合时宜地赋予在了儿童身上 。
十年间 , 在流行文化与潮流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 这些作品并非没有被关注到 。
本文图片
(曾经出现过的知乎讨论)
未被引爆的话题背后 , 一次次的关注却也是提醒:在考量影响力如此庞大和受众群体如此特殊的作品时 , 创新与个性的表达并不能只是盲目地随波逐流 。
- 插画|醉美插画书之二十二|《小心,小心》
- |图书《流汗啦!》插图引争议,编辑部:已下架处理
- 应届生|对毕业生年龄卡得太严,应届生年龄超24岁被联通解约,引网友热议
- |【良宵引】琴诗两寄,临屏观盏
- 用工荒|特斯拉普工招聘被挤破,引发用工荒问题讨论,背后还是待遇和福利
- |教材插图引争议,凸显了当代人的审美焦虑|荔枝时评
- |小学教材插图太丑?看看民国教材插图,你会发现这不是丑,而是很丑
- 招聘|高校招聘,博士每月四千,引来一片热议!高校傲娇的回应来了
-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上热搜,插画师乌合麒麟发声
- |图书《流汗啦!》插图引发网络争议 编辑部: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