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王阳明经典20句,无障碍秒懂心学第一奇书!( 三 )


人生大病 , 只是一傲字 。
解析:一个‘傲’字 , 是人生最大的毛病 。 身为子女的傲慢 , 必然不孝顺;身为父母的傲慢 , 必然不慈爱;身为朋友的傲慢 , 必然不守信 。
阳明先生说:“人生之大病 , 只一傲字” 。 “傲”与谦虚相反 , 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 , 学习上蔑视他人 , 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 。 所以 , 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 , 傲为罪恶之魁 。 ”
这良知人人皆有 。 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 , 兢兢业业 , 亹亹翼翼 , 自然不息 , 便也是学 。
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 , 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 , 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 。 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 , 兢兢业业 , 勤勤恳恳 , 良知自然常存 , 这也是修习 。
人心是天渊 。 心之本体 , 无所不该 , 原是一个天 。 只为私欲障碍 , 则天之本体失了 。
心之理无穷尽 , 原是一个渊 。 只为私欲窒塞 , 则渊之本体失了 。 如今念念致良知 , 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 , 则本体已复 , 便是天渊了 。
解析:人心是天渊 。 心的本体无所不容 , 本来就是一个天 。 只是被私欲蒙蔽 , 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 。 心中的理没有止境 。 本来就是一个渊 。 只是被私欲窒塞 , 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 。 如今 , 一念不忘致良知 , 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 , 心的本体就能恢复 , 心就又是天渊了 。 ”
人的心 , 性与天原为一体 , 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 。 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 。 所以 , 心只有一个 , 天只有一个 , 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
只要晓得 , 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 。 只要明得自家本体 。 若徒要记得 , 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 , 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
解析:有位朋友问王阳明:“读书而硬记不住 , 该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理解了 , 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 , 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 。 若仅求记住 , 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 , 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 。 ”
王阳明说 , 读书的目的在于发明我们的本心 , 就是“致良知” , 而不在于记住一个词 , 一句话 。 不在于如何去记住书本 , 而在于如何用书本上的道理启发自我 。
王守仁|王阳明经典20句,无障碍秒懂心学第一奇书!
本文图片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 这些精灵 , 生天生地 , 成鬼成帝 , 皆从此出 , 真是与物无对 。
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 , 无少亏欠 , 自不觉手舞足蹈 , 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解析: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 这些精灵 , 产生了天和地 , 造就了鬼神和上帝 , 所有一切都由它产生 , 任何事物都不可与它相比 。 人若能彻底恢复良知 , 无一丝缺陷 , 自然就会手舞足蹈 , 天地间不知还有什么乐趣可以取代它?”
种树者必培其根 , 种德者必养其心 。
解析: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 , “凡做人 , 在心地;心地好 , 是良士;心地恶 , 是凶类 。 譬树果 , 心是蒂;蒂若坏 , 果必坠 。 ”心是根本 , 心就像果实的蒂 , 蒂要是坏了 , 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 。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 。 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 , 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 , 也无法做成事情 。 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 , 告诉我们 , 我门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