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问题说到底是文化问题 , 既有自信与自觉 , 又反映民族的文化观 。 有了很好的基础理论建构与学科体系 , 有助于使非遗保护更可持续 , 文化遗产更加活跃 , 并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
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体系
文?|《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徐欧露
王福州还记得去年 , 全国学术学位主管部门在对全国学位论文抽检时 , 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文化遗产方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方向的硕博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 , “以……为例”的例举式研究和写作模式居多 , 而理论分析类的论文寥寥 。
“这类论文面向呈现多元精神文化、依托积淀丰厚的遗产资源 , 本应有更宽博的研究视角、更多维的论证角度 。 ”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 王福州认为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 , “基础理论的缺失 , 已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事业的瓶颈” 。
近日 , 中办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 提出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
“二十年来 , 非遗的实践探索走在了观察与理论思考的前面 。 ”王福州认为 , 现在 , 中国非遗由保护行动向学科学术转向的时机已经成熟 。
本文图片
移植借鉴不足以反映传统文化本质
《瞭望》:从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来看 , 为何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体系?
王福州:中国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 , 一直秉持《公约》的理念、规则和操作形制 , 经历了移植借鉴、申遗热和规范化保护等阶段 。 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探索 , 我们在非遗普查、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等方面累积了很多中国经验 , 包括对具体项目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 依托文化生态区推进整体性保护等 。
任何事业除了实践探索 , 还要有理论作支撑 , 若想行稳致远更离不开学术学科作保障 。 中国非遗体系的发展历史从保护起步 , 始自2001年昆曲艺术名列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 到2011年非遗法的正式实施 , 以四级名录制度为基本特征的保护体系正式形成 。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一是学术体系建设 。 二十年来 , 非遗的实践探索走在了观察与理论思考的前面 。 非遗难以脱离文化遗产的框架 , 而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建设长期落后于保护实践 , 亟须从理论层面加以厘清与辨析 。
首先 , 观念需再认识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文化遗产保护 , 成效集中体现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实施 。 特别是后者 , 非遗的诞生让文化遗产体系有了更为宽博的框架 , 物遗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已难以涵盖 , 有关遗产的许多评价内容和信息诸如传统、信仰、历史事件等非物质性均难以从单纯的物质构造中解读出来 , 非物质同物质一样承载着人类记忆 , 而非遗的实践探索所面对的是生活的万花筒 , 所获取的观念难免碎片化 , 需要依托知识的分类体系进行具象化 , 从而面临诸多操作难题 。 西方文化偏于外倾 , 惯于到自身之外去找价值的根源、宇宙的秩序以及事物的规律;而中国文化更多内向 , 喜好回归内心实现内在超越 , 集中体现于心性修养的成果 , 因而非理性的并非一定谬误 , 非系统的一样反映生活本质 。
- 事业单位|这一铁饭碗开始招人,应届生的机会来了,“胆大”就没问题
- |南宁设多个邕台交流实践创新基地 拓宽两地交流领域
- 三支一扶|往届生又将迎来好消息,这一铁饭碗人才缺口很大,往届生也能报考
- 血月|美国狩猎和射击巨头收购一个知名的钓饵品牌,继续进军垂钓领域
- 国企|这一“国企”开始招聘,面对“校招”开放8类岗位,年薪10万起步
- |这一梦到洪江
- 玉玦|古代的玉玦,并非只有决绝这一个解释,最初还有两个功能
- |丰富“第二课堂”!这一精品艺术展在广州新华学院开幕
- 毕业证书|女生也能考消防设施操作员吗?这一点是关键
- |这一次,彻底读懂卡尔维诺丨《我生于美洲》重磅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