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复原图 为了升仙做了什么事情( 三 )

曾侯乙复原图 为了升仙做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成都汉画像砖上的弋射图
从上述图片联想到曾侯乙墓出土的金属弹簧器,会发现它正适合弋射所用 。弋射时将缠线纺锤形器柄朝下,手握四节套在柄上的树皮筒或以其他方式固定,矰矢射出时,线陀和手柄可以在树皮筒内转动,形似轱辘 。
将缠线纺锤形器作为绕缴线的轴 , 也在考古发掘时获得了验证 。曾侯乙墓东室出土的20件金属弹簧器分别位于漆木案的两侧皮垫上,西侧皮垫上有九个金属弹簧器,案上西北角就放着九支一束的带杆箭,东侧皮垫上有十一个金属弹簧器,案的北外侧就有十一支一束的箭,很显然箭与纺锤形器是互相匹配的 。这二十支箭形态独特,簇头身为小圆瓶形, 亚腰 , 瓶头为尖盖形,长铤 , 这种造型杀伤力弱,应该就是弋射所用的“矰矢”,因为弋射只是为了用线绳羁绊住飞鸟 。
曾侯乙复原图 为了升仙做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如果把缠线纺锤形器当做绕缴轴(也有研究者称之为“绕线棒”) , 那么“弹簧”的作用也能够进行合理解释 。前文已经谈到 , 这种弹簧形器虽然看起来和现在工业上的弹簧外形很相似 , 但是它材质软,没有弹性,认为它能够通过弹力来提高弓箭杀伤力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弹簧”穿在缴线上只是为了增加缴线的重量 , 使缴线不发飘 。
过去被认为仅仅出土有“弹簧”的黄季佗父墓和襄阳蔡坡12号墓等东周墓葬 , 实际上也同时出土了绕缴线的器物 。按照发掘报告,黄季佗父墓出土了内置一束丝线团的泥饼,这应当是绕缴的磻 。襄阳蔡坡12号墓在出土“弹簧”的同时出土了十八件圆杆有铤铜器,铜器的细端套在涂有黑漆的竹筒内,很可能就是矰矢和绕缴轴 , 只是丝线已经朽烂 。这说明“弹簧”确实与缴线有关,与弋射活动配套 。
(三)巫蹻:东室陪葬器的共同主题
至此,金属弹簧器的功能似乎尘埃落定——它是弋射用器,搭配特制的矰矢使用,它的作用是网罗飞鸟 。但是 , 关于它的讨论实际上还没有结束,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质问:
每个金弹簧器上的金“弹簧”接近半斤,穿在弹簧里的不过7到8根丝线,没有完全拈合成一股,它能承受得了“弹簧”的重量吗?它能经受住飞鸟的挣扎吗?倘若丝线被挣断,金“弹簧”不就散落了吗?如果在水边射凫,那珍贵的金“弹簧”很可能落入水中,岂不是白损失了?
丝线太脆弱、用料太贵重,曾侯乙墓中的这二十个金属弹簧器根本不可能是实用器,它应该是为了随葬而特意制作出的明器 。那么,为什么战国时的人们会特别制作这样的明器放进墓葬之中呢?
我们可以看看曾侯乙墓的东室都出土了哪些器物,探寻一下这些器物之间是不是有一些内在联系,能够互相参照并借此帮助我们理解金弹簧器的作用 。
下图是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墓东室模型 。除了曾侯乙主棺和陪棺外,东室还有衣箱、铜鹿角立鹤、彩漆木雕梅花鹿等等 。
曾侯乙复原图 为了升仙做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曾侯乙墓出土了五个衣箱,其中有一个“弋射图”彩漆衣箱 。湖北省博物馆介绍说“中国古代传说唐尧时代,十日并出 , 祸害人民 。尧乃命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 从而拯救了人类 。《后羿弋射图》木衣箱的盖面所绘两幅弋射图表现了后羿射日的情景 。”另一个衣箱则被命名为“《夸父逐日图》木衣箱”,展板介绍说:“《夸父逐日图》木衣箱的一侧绘有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所绘之鸟为日中金乌,盖面所绘四兽似马,可能象征天驷星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