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放弃看起来更卫生的分餐制,最终选择合餐制?

要说起吃饭时候的方式,中国人早已经习惯了“合餐制”,一家人都是坐在一起吃饭的,这在每个人心中都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进餐方式,但是相比起来,似乎分餐制要更加卫生一些 。每个人自己吃自己的 , 不会一起夹一盘菜,这样一来可以说就杜绝了相互之间可能造成感染的可能 , 如果一家人都健康的话,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得了病,这样的进食方式可能就会带来一些隐患 。但是我们要知道,其实在很早之前 , 古人就是用分餐制的,人们吃饭的时候也不是坐在一起的,但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最终变成了合餐制,这是为何?为什么古人要放弃这种更卫生的分餐制,而选择了合餐制呢?

古人为何放弃看起来更卫生的分餐制,最终选择合餐制?

文章插图
1.古代的分餐制中国人聚会,不论是在家中或是在餐馆,如果是享用中餐 , 一般都是采用围桌会食的方式,隆重热烈的气氛会深深感染每一个与宴者 。这种亲密接触的会食方式 , 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甚至一些金发碧眼者也偶尔以会食为一乐事 。这种亲密交流的结果,是将各人特有的那些菌种毫无保留地传播给了同桌共餐的人,人们在欢快醉饱之时自然是感觉不到这样的危险已经逼近了 。
王力教授有《劝菜》一文,对这样的“津液交流”有十分深刻的讽刺 。他说十多个人共一盘菜,共一碗汤,酒席上一桌人同时操起筷子,同时把菜夹到嘴里去 。一碗汤上桌,主人喜欢用自己的调羹去把里面的东西先搅一搅;一盘菜端上来,主人也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 。一件山珍海错,一人一筷子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个人的津液 。王力先生提到的类似宴会,我们人人差不多都亲见或亲历过,许多人也曾许多次地为这种津液交流作过努力 。当然我们只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对于这传统产生的负面后果并不用负任何责任,但我们不知不觉把自己置于了危险之中 。
这种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它确实算不上优良 。这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存在的时间也就是一千年多一点 。比这更古老的传统倒是要优良很多,那是地道的分餐方式,我们可以寻到不少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三千年分餐制的证据 。
《史记·孟尝君列传》说,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广招宾客,礼贤下士,他平等对待前来投奔的数千食客,无论贵贱,都同自己吃—样的馔品,穿一样的衣裳 。一天夜里,田文宴请新来投奔的侠士,有人无意挡住了灯光,有侠士以为自己吃的饭一定与田文两样,要不然怎么会故意挡住光线而不让人看清楚 。这侠士一时怒火中烧,他以为田文是个伪君子,起身就要离去 。田文赶紧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侠士看,原来他所用的都是一样的饮食 。侠士愧容满面,当下拔出佩剑,自刎谢误会之罪 。一个小小的误会,致使一位刚勇之士丢掉了宝贵的性命 。试想如果不是分餐制,如果不是一人一张饭桌(食案),如果主客都围在一张大桌子边上享用同一盘菜,就不会有厚薄之别的猜想,这条性命也就不会如此轻易断送了 。
古人为何放弃看起来更卫生的分餐制,最终选择合餐制?

文章插图
又据《陈书·徐孝克传》说,国子祭酒徐孝克在陪侍陈宣帝宴饮时,并不曾动过一下筷子,可摆在他面前的肴馔却不知怎么减少了,这是散席后才发现的 。原来徐某人将食物悄悄藏到怀中,带回家孝敬老母去了 。皇上大受感动,下令以后御筵上的食物,凡是摆在徐孝克面前的,他都可以大大方方带回家去 , 用不着那样偷偷摸摸地 。这说明至少在隋唐以前,正式的筵宴还维持着一人一份食物的分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