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管仲曾在《管子·小匡》中写道:“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石民的意思是,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 , 而士农工商则是指读书人、农民、百工和商人 。很多人都会把士农工商理解为,古人是按照社会等级把这四类人以作区分,其中有文化的人最大 , 经商者最次 。实际上管仲这样说,是指治理国家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 , 如何安定天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士农工商的历史背景,一起来了解下吧 。

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文章插图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四民制度贯穿始终 。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 。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于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同时它亦是国家百姓的总称,可以说,四民就是国家的基石 。不过职业的种类极多,为何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专门将平民们划分为士农工商呢?
“四民”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 , 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 , 国之石民也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於管子 。”顾炎武认为,齐国丞相管仲最先提出“士农工商”说,所以四民制度起源于管仲 , 而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说法 。管仲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四民”制度是变法中的一部分,而这也被认为是四民制度的首次实践 。除管仲以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许多人提出士农工商说,比如《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夫甲,非人 之所能为也 。丘作甲,非正也 。”《荀子·王制篇》里也有按照士农工商排序的说法 。
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文章插图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管仲所提出的“士农工商四民者”,与后世的“士农工商阶层”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管仲所提出的四民当中的“士”,不是读书人,而是军士 。其次,管仲的这一政策是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 , 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 。这里的划分只是职业上的不同,并没有尊卑之分 。管仲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 , 国之石民也”,这是说四民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 。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社会并不轻视商人 。在殷商时期,人们十分热衷于从事商业,商人之名由此得来 。在商朝灭亡以后,周朝吸取商朝灭亡教训,认为商人过度热衷商业,荒废农业,导致国家不稳,最终灭亡 。于是在周朝以后,商人的地位就被不断打压,名义上的地位与奴隶等贱籍无异,被其他阶层鄙夷,比如《逸周书·程典》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
然而管仲在提出“士农工商”说的时候 , 虽然将商放在最后,但不是抑商 。管仲本就是商贾出身,而在他的变法当中,他极度重视商业的作用,还颁布了许多促进商业发展的国策 。所以说管仲是“四民制度”的提出者没有问题 , 但若是将导致古代中国商人地位低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实在是冤枉 。
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文章插图
在春秋战国以后,士大夫阶层地位不断上升,官僚阶级逐渐发展壮大 。秦亡以后,汉朝奉行儒家学说,汉武帝更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科举制度产生以后,读书与做官被紧密联系在一起 , 这使得读书人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士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军人被划分为军籍 , 而士则专指士大夫与读书人 。就这样 , 有文化的官吏替代了军士,成为“士农工商”的榜首 。《神童诗》中一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是被无数人奉为金玉良言 , 直到现在依旧被人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