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一直都是人们很关心的一个朝代 , 如果能够探明这个朝代的一些详细信息,将会对人们研究古代历史,又多一些资料 。尽管人们常说夏商周,但是对于夏朝的了解却始终非常少,原因之一就是文字,甲骨文其实并非是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还有其他文字,但是现如今却解读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对于夏朝的了解,就更少了 。而现在有两个地方,在“夏朝首都”上面引起了争议,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夏都?
![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哪个才是夏朝首都?](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1/0419295211-0.jpg)
文章插图
《国语·周语下》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又《竹书纪年》说,后桀伐岷山得二女而弃其元妃于洛 。这两条材料都明确地指出了夏都存在的地理空间 。准此,则目前最有可能被确定为夏都的地方当有两个:一是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洛阳,二是三星堆遗址所在地广汉 。显然,把夏都确定在洛阳或者广汉,形成的夏史体系会完全不同 。确定在洛阳,符合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确定在广汉,则将颠覆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 。那么,洛阳和广汉,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夏都呢?
在《二里头文化与寻找夏朝无关!打破〈史记〉的历史年代框架才是出路》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了二里头遗址不会是夏都的三条依据:第一,二里头遗址所在地伊洛地区是文献中的斟寻,斟寻为夏人氏族名称,其居地并非王都 。第二 , 如果要确定斟寻为王都 , 则《竹书纪年》“太康居斟寻”一句无法在二里头遗址落实 。第三 , 如果确定二里头为王都,则在学术界主流意见把偃师商城视为汤都的情况下,无法形成自洽的逻辑 。
既然二里头不能是夏都,那么,三星堆的夏都身份是否就可以确定下来呢?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下面,本文就在《夏与商周并行论》中提出的“夏分三段”之说的基础上来谈一谈三星堆的夏都名号问题,请各位批评 。
![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哪个才是夏朝首都?](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31/04192aI5-1.jpg)
文章插图
一、空桑
根据“夏分三段”的观点,三星堆文化属于虞夏联盟政权的王都,为后羿所灭 。《左传》襄公四年,魏庄子谏晋侯言及”后羿代夏“之事时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
此“穷石”一名,亦见于《离骚》,而研究夏都者皆不言及 。实际上,穷石就是《吕氏春秋》、《归藏》里提到的“空桑”,在《左传》、《帝王世纪》等文献则称“穷桑”,而《华阳国志》则记作”瞿上“,其音可比较今山南藏语的Khyung tshang,意思为神鸟之居 。这些内容,笔者在《神鸟崇拜与空桑传说》中已作论述,可以参阅 。
二、雒城
在《从周人白狄论来谈陕北石峁遗址、黄帝文化及其鹰崇拜》这篇文章中,笔者曾指出,khyung tshang是古代戎族对三星堆大城的称呼,而与翟人有渊源的今彝语支族群则称此神鸟之城为lo33 zi21,汉语直译即为”雒邑“或“老丘” 。三星堆遗址所在广汉久有“雒城”之名 , 其缘故必当在此 。从民族语言来看 , “雒城”一词是汉语和古代彝语的混合词 , 其义为”城市“ 。如果考虑到彝族复杂的形成过程(另文说) , 实际上“雒城”一名也可以用形成彝族底层的百濮语言来读,其义仍然为神鸟之居 。换言之,“雒城”和“空桑”二词虽语源不同,但语义相同 。
从考古材料来看,汉语的“雒城”一名在西汉时期即已存在 。1997年,广汉市小汉镇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河滩发现一件铁质桥墩,上铸铭文十六字:“广汉郡雒江桥敦,重c五石,太始元年造 。”太始元年即公元前96年 。1983年底至1984年元月,广汉县南门外导航站在修建围墙时发现一批汉砖,砖上也铸有“雒城”和“雒官城墼”等铭文 。
-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何要教1000只狗说人话?
- 服装批发网 拿货网服装批发市场
- 小白龙是第二个加入的,为什么他不是二师兄?
- 为什么云台二十八将知名度不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古代餐馆的服务员为什么要叫“店小二”?
- 黑水城佛塔女尸的真实身份是谁?遗址在什么地方?
- 十二星座处女座女 十二星座处女座女生图片
- 云中子是十二金仙吗?云中子的真实身份
- 埃莉诺如何断送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
- 三星堆遗址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