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为什么很多故事都和狐妖有关?( 三 )


聊斋中为什么很多故事都和狐妖有关?

文章插图
在《又投学宪呈》中 , 蒲松龄还向提学道提出“叩恳天恩,准复旧额”的谏言,以显示其对科举的重视 。在蒲松龄看来,科举不只是能让他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生活,更主要的是,科举成功将是他走向仕途、施展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的唯一途径 。
他将对科考功名的执着和重视,以狐女的视角来呈现 。狐女们以仕途的成功作为扬眉吐气或者择偶标准,正如《凤仙》篇目中的狐女凤仙,为了在家人面前抬头挺胸,激励丈夫刘子固参加科考;以及《青梅》篇中以功名前途来选择夫婿的狐女青梅 。
然而识钱不识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给家徒四壁的蒲松龄带来的结果只有科举考试的“萧条无成,熬场半生”的频频失败 。蒲松龄虽然己知终困场屋的结局,却终归还要应试 。他依然活在科举及第的梦幻中,期望能在科举考试中一举高中 。
蒲松龄虽然没有放弃继续考试 , 但却还是严重打击了他的自尊心、挫败了他的自信心 。屡试不第、事与愿违的结果,使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落空,穷其一生追求的入仕理想到最后也只是黄粱一梦 。
聊斋中为什么很多故事都和狐妖有关?

文章插图
蒲松龄以自身真实的、刻骨铭心的遭遇印证着“男儿不得志 , 歌声出金石耳”的真理 , 并将其空怀满腹才华与终困于场屋坎坷仕途的冲突所带来的无奈、悲愤之情,融入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叙写鬼狐史,借狐浇愁,反思自己的人生理想 。
《王子安》篇,作者借用狐来戏谑王子安,反衬士子被科举摧残的病态,并在结尾把考生科举考试前后的状态分为“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笼中之病鸟”、“似饵毒之蝇”、“似破卵之鸡”,这既是蒲松龄亲试科考的体验总结,也是以蒲松龄为代表的书生对功名富贵的日思夜想 。
而在《娇娜》《念秧》等篇目中,狐男虽都是秀才身份,却不受制于科考 。这些狐形象的角色表明蒲松龄并不排斥士子的身份,然而在看透科举考试本质后,他又有新的的觉醒,体现了他既不想放弃对仕途功名追逐,又对科举有着不满和嘲讽的矛盾心态 。
聊斋中为什么很多故事都和狐妖有关?

文章插图
3、
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使蒲松龄在作品中得到了宣泄 。人生理想的实现不再囿于世俗规则,那个充满异类的异世界为落魄文人们呈现了新的大门 。
作者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映射到了文章里,书中的书生往往才情满腹,聪慧喜读,才华被狐仙所认可,这种认可和爱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文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视清高得到了现实的的回应 。
自古佳人配才子,这是文人的至高浪漫理想 。佳人的垂青往往意味着文人的才华和人品得到了肯定,因此就算科场失意,能得到读书侧畔红袖添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聊斋》中的狐女们便扮演了佳人这一角色,虽然书生们在现实中落魄失意,但狐仙们却愿意做他们的红颜知己 。她们对书生家境背景完全不在意,更看重的是人品和才华 。
聊斋中为什么很多故事都和狐妖有关?

文章插图
同时,狐女们扮演的佳人又不同于寻常美女,她们的智慧见解和行为作风更甚于男子 。她们只知奉献,不求索取,不仅献出知己之爱 , 无视凡俗女子的礼教规范而与书生结合,还给予书生物质帮助和精神抚慰,用自己超凡的能力扶助书生实现人生追求,甚至为他们趋福避祸,保他们一生无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