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吐蕃一词与北朝的鲜卑“秃髪”氏应无关系,但二者音近确是事实 。正因如此,唐朝高层不少人揣测 吐蕃赞普即南凉秃髪傉檀王族所出,这在当时应是颇为流行的观点 。如唐中宗送别金城公主时阎朝隐所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 。还将贵公主,嫁与耨檀王” , 唐顺宗朝宰相杜佑所撰《通典?吐蕃志》:“吐蕃在吐谷浑西南……或云 :秃髪利鹿孤有子樊尼,其主(秃髪)傉檀为乞伏炽盘所灭,樊尼率余种依沮渠蒙逊,其后子孙……遂改姓为窣勃野,至今故其人号其主曰赞府”史载,杜佑的父亲作过鄯州刺史、鸿胪卿,居边多年 , 与吐蕃直接打过交道 。杜佑本人也上过《论西戎表》,对吐蕃的情况知道不少,故杜佑对吐蕃的认知 , 在唐朝上层应具有代表性 。
(二)认为吐蕃一词起源于唐朝
现当代学者一般公认汉语词吐蕃源起于唐朝 。事实上 , 吐蕃作为古代藏族政权与中原地区建立联系是从唐朝开始 。遍查二十四史,吐蕃一词只有在唐朝史籍里才最早出现 , 也最频繁 。
1. 吐蕃最早出现的时间 。据唐史记载 , 吐蕃一词进入汉语文最早应在唐太宗贞观八年即634年 。《旧唐书·吐蕃传》载:“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始遣使朝贡 。”;《新唐书·吐蕃传》:“太宗贞观八年 , 始遣使者来朝 。”
2. 吐蕃 最早出现的典籍 。既然吐蕃政权最早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与唐朝通使接触,那么实时记录唐太宗政治生活的《唐太宗实录》就应是最早出现吐蕃一词的权威典籍 。只是该书早已亡佚 。唐代杜佑完成的《通典》应是最早系统叙述吐蕃的汉文史书,其诸多记载成为新旧《唐书·吐蕃传》的重要依据 。
3. 吐蕃的源起性质 。学界公认吐蕃中的“蕃”译音藏文???? 。问题是吐蕃政权一直自称单音节“????”;藏文文献中也从未有过吐蕃二字(在唐蕃会盟碑上,与“大唐”相对,吐蕃才自称???? ????????,是三音节词语) ,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吐蕃中的“吐”怎么来的?什么意思?笔者查《通典?边防》所音译的唐朝周边部族名称,也有单音节的 , 如霫、氐、滇等 , 还有附国,是“附”后加“国”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单音节的????唐朝在译为汉文时不循常规译为“蕃”或“蕃国”而用双音节“吐蕃”呢?不少学者绞尽脑汁给出了种种可能的解释,如“吐通大”说、“吐表上部”说、“吐源于氐”说等,这些观点都遭到质疑或根本难以令人信服 。另有学者说吐蕃很可能是由突厥语tüp(宗族)加bod组成的,意为“蕃部族”,此论颇值得考虑 。不论真相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吐蕃一词起源时并非吐蕃政权或族群的自称,而是他称,应是唐人根据他族对吐蕃的称呼造出的汉语音译词 。
4. 吐蕃的 源起路径 。根据史书可以肯定在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之前,唐与吐蕃疆域尚未相接,不曾有任何往来,相互还很陌生 。正如两个毫不认识且语言不通的人不经他人介绍要建立某种密切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吐蕃要与唐朝通使来往,没有中间人或邦国予以介绍,也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可以想见的常识 。那么当时能为吐蕃和唐朝居中牵线的部族邦国会是谁?最可能的莫过于吐谷浑或突厥 , 因为当时与唐朝相邻且经常来往(或友好,或战争)的正是突厥与吐谷浑(含党项),且突厥与吐谷浑当时均与吐蕃疆域相接 , 并早于唐朝与吐蕃来往 。由此,我们分析唐人所造吐蕃名称可能的源起途径:(1)突厥居中传译;(2)党项居中介绍;(3)吐谷浑居中称呼 。
- 含100字,200字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50字
- 含100字,300字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50字
- 行货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 余晖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 富弼怎么读
- 蚌埠怎么读?列出拼音就会了
- 朱佑樘cheng还是tang 简说朱佑樘拼音怎么读
- 鞑靼怎么读 鞑靼人是什么意思
- 密钥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 读与妻书有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