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生风兼攻防 代代相传强体魄( 三 )


“练拳累吗?”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很累 , 现在练拳已经融入我的生活 , 时不时都得比划练习一下 , 哪有累的说法 。 ”黄政清笑着说 , 自己从7岁起就跟随祖父黄玉湖学习黄氏头部拳 , 在祖父的严格指导下 , 他从扎马步练起 , 踏实练好每一个拳法 , 每个动作达标后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
据黄政清回忆 , 每逢冬季农忙过后 , 村中的青年、壮年都会前往祠堂 , 跟着老师傅学习拳法 。 “黄氏头部拳最大的特点是攻防兼备、拳路刚劲 , 既进攻也防守 , 攻守相结合 , 学习怎样去防身 , 怎样去攻击 。 ”
黄政清介绍 , 在大屋村 , 名为御史第的黄氏宗祠 , 很长一段时期都是黄氏子弟一起学习黄氏头部拳的地方 。 “当时就在这个厅堂 , 靠着墙壁扎马步 , 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人同时扎马步 , 只有马步扎好了才能学习套路 。 ”如今 , 祠堂正准备进行翻修 , 村中关于黄氏头部拳的记忆在这里始终延续 。
破旧时之俗
走出围龙绽放非遗新魅力
“扎马步的要领就是膝比肩膀略宽 , 脚趾和脚掌同时用力 。 今天我们将从黄氏头部拳的第一招开始练习……一挥、一压、一刺 , 一定要充分用好自身身体的力量 , 包括肘力、手力 , 打出力气来 。 ”
翻开手机相册 , 黄政清认真看着他的教学视频 , 视频里他和村中的老师傅正指点数位青少年进行黄氏头部拳的练习 。 视频录制并不精美 , 却能从一帧一秒中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力量 。
经过多年艰苦训练 , 黄政清熟练掌握了黄氏头部拳整套拳法 , 他意识到在今日的和平时代 , 看似缺乏用武之地的黄氏头部拳 , 仍有其独特的作用 , 概括起来便是:练拳既能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 亦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
然而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黄氏头部拳都是只传男不传女 , 传内不传外的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黄氏头部拳的传承与发展 。 “随着时代发展、男女平等观念树立 , 我们很早就把旧俗打破 , 只要想学习且能有武德的 , 我们都愿意教授 。 ”黄政清说 。
打破旧俗 , 如何焕发新活力?一场场“师傅带徒弟”的拳法教学在大屋村开展起来 。 为此 , 黄政清和村中的老师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青少年传授拳法 , 谆谆教导 。
同时 , 黄政清还联合大屋村的习武之人 , 积极组织传统狮队和拳术表演活动进村 , 每年参加县、镇文化活动表演 , 让黄氏头部拳逐步走出大屋村 , 亮相于各大平台 。
2016年 , 参加梅州市文博会活动表演;
2017年 , 参加“荡漾在山水间的乡愁记忆”民俗文化节非遗展演活动;
2019年 , 参加由CCTV17在泗水梅畲摄录的“我的美丽乡村”文艺演出;
2021年 , 参加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 , 荣获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优秀项目奖” 。
……
“很多时候 , 我也和村中的老师傅探讨 , 怎么把黄氏头部拳推广出去 , 让更多人了解、学习 。 ”黄政清坦言 ,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 , 不少村民都开始往城里搬迁 , 村中常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的50% , “没有人 , 传承就不可能实现 。 ”
随着黄氏头部拳被列入梅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黄政清、黄广华等一批传承人看到了新希望 , 他们认为这将有利于黄氏头部拳摆脱地域限制 , 为更多的人所了解、熟知 。
“要把3—5年级的黄氏小朋友作为传承目标 , 作为传承对象培养 , 从小培养 。 ”在2021年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视频中 , 黄政清直言自己作为传承人之一 , 是有义务、有责任做好黄氏头部拳的传承工作 。 对内 , 黄氏头部拳非遗传承人做好传承培训 , 对外 , 黄氏头部拳非遗传承人主动走出大屋村进行交流学习 , 取长补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