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灾荒时,范仲淹为何将米价抬高?百姓为何还称赞他( 二 )


范仲淹真正做到了为国为民,在他死后 , 追封谥号为“文正”,这个谥号是对文人最高的赞誉,每个人文人做官之后,都希望死后的谥号是“文正”,可是历史上能够拥有这个谥号的文臣,却是寥寥无几 。

古代灾荒时,范仲淹为何将米价抬高?百姓为何还称赞他

文章插图
3.范仲淹的地方治绩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 , 重修捍海堰 。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
【古代灾荒时,范仲淹为何将米价抬高?百姓为何还称赞他】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霖潦,江湖泛滥,积水不能退,造成良田委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的治水计划 。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经画,不但获得时舆的赞扬,还泽被后世,自南宋一直至元、明的两浙职守,都依照这个模式去整治水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