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灾荒 , 而每一次灾荒发生的时候,最倒霉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然而不同的人面对灾荒,他们的应对办法也都是不一样的 。今天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范仲淹 。他在面对灾荒的时候,他的做法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范仲淹会将米价抬高呢?米价抬高了之后,百姓不是更买不起了吗?为何当时的百姓还非常感谢他这样做呢?
文章插图
1.范仲淹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一句话 , 表达了作者为国为民 , 先人后已的高尚情怀 。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代贤臣,大家了解他是因为他的诗文篇章 ,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学习过范仲淹的诗词文章 , 了解到他这个人 。
范仲淹给人一种文臣的感觉,认为他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其实范仲淹能文能武 ,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范仲淹对内进行改革 , 实行变法,对外戍守边疆,抵御外敌 。
宋朝的敌人不仅仅是辽国,还有西夏 。当时西夏不断侵犯宋朝边疆 , 而范仲淹就是在边疆抵御西夏,并且提出了治理边疆的方案 。
范仲淹更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人,他知道狄青是一个英雄 , 因此向朝廷举荐狄青,让他担任将军,领兵抵御西夏 。范仲淹的一生为国为民,不辞辛劳,正如他说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文章插图
2.范仲淹为何把米价抬高范仲淹即便是到了晚年 , 也没有忘记初心 。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 , 范仲淹调任知杭州,次年 , 杭州发生了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景象十分的惨重 。
一个地方发生了灾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人只有吃粮食才能活着 。
杭州发生灾难之后,当地的米价突然之间提高到一斗120文,这简直就是一个天价数字 。本来大家还有一些积蓄可以买米,如今物价这么贵,很多人买不起米都饿死了 。
范仲淹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如果他没有任何的作为,将会有更多的人饿死 。于是 , 范仲淹想到了一个办法 , 他让本地的米商把米价提高50% , 由原来的120文一斗变成了150文一斗 。
米商都是贪财的,看到米价还能涨,于是都纷纷涨米价 。杭州之外的米商听说杭州米价都到150文一斗了,也都纷纷干赶了过来,想要谋取暴利,狠狠的赚一笔 。结果杭州的米是越来越多,价格也是非常高 。范仲淹看到米商们来的差不多了,于是进行第二步计划,他开始放舱赈灾 。朝廷有一些赈灾粮食,只是不够赈灾而已 。
百姓有了粮食吃,米商们的米也就卖不出去了 , 结果都堆在了那里 。米商们一天卖不出去米,就会损失很多,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米商们是损失惨重 。
如果米商的米再没有人买,他们就亏本了 , 万般无奈之下,米商只能降价,将米价降到了100文一斗,可是还是没有人买 , 他们只能降到了80文一斗,结果百姓都去买米了 。
百姓用低价买到了很多的粮食,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 。当然了 , 百姓买不买米,什么时候买米,这一切都是范仲淹策划的 。
在他的计划下,灾民都迟到了粮食 , 很快灾情就过去了 。灾民有了粮食吃,都纷纷感谢范仲淹,对他是赞不绝口 。
范仲淹使用的办法正是一种经济学原理,千年后他的做法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
- 三国中有哪些美女?
- 曹魏军队给弓箭上涂的什么毒
- 戚家军为何被残酷剿杀?
- 范仲淹提高米价反倒救助灾民,一生都在为百姓立命
- 古代皇子称呼皇上为爹还是父皇
- 古代最严重的热灾发生在哪个朝代 超万人被热死
- 张正常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 古代明朝三大才子是谁?为什么四大才子都不在内?
- 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 刘邦为什么定都洛阳?为什么又迁都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