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鲁肃,很多人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里面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东吴的鲁肃早已经提出来了类似的说法 。既然同样都是三分天下,那肯定要放在一起说一说了,鲁肃和诸葛亮关于三分天下的策略,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 又是哪一个相比之下更容易实现呢?
文章插图
1.鲁肃的榻上策榻上策是鲁肃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与孙权合榻对饮时,对孙权提出了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发生于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相似的治国对策 。由于其是在榻(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上进行的对话,因此得名 。
与隆中对类似,该对话后来也成为东吴的治国方针 。在此对话中的同时 , 曹操正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胜败未分,而鲁肃却能在当时就看出北方的敌人将只会有曹操,之后依其计略 , 虽然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第三次西伐黄祖(荆州牧刘表之部下,同时也是江夏太守)时,消灭了黄祖,但孙权仅能占领江夏南部,因为刘表的长子刘琦仍能及时到达江夏守卫江北江夏 。
【隆中对的三分天下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有哪些不同?】之后 , 刘表病重身亡,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 。故东吴在企图攻占荆州,据有全长江流域之前 , 曹操就抢先南下进攻占有荆州,进而据有在长江上游的江陵,于是鲁肃改而主张联合不久之前投靠刘表的刘备,抵抗南下的曹操 。在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 , 曹操方面的势力仍然很大 , 故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 , 多树曹操之敌 。终其鲁肃在世之时,他一直努力维持孙刘两家联合抗曹 , 联刘抗曹是当时东吴的治国方针 。这实际上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态势 。【曹操孙权刘备】
文章插图
2.诸葛亮的隆中对东汉末年,宦官专权 , 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 。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一方,这就形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阀混战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后来又到荆州投靠刘表 , 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 。刘备前往隆中 , 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 。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 。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
文章插图
3.两者有何不同鲁肃《榻上策》所谓的三分天下是以曹操、孙权、刘表为三方,这里面有一个人很重要 , 就是拥有荆州九郡的刘表,其实当时刘表拥有的实际并不在孙权之下,而之所以将刘表作为三分之一 , 是因为当时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只有通过联合刘表才能抗衡曹操,这是鲁肃三分天下首要目的 , 联刘抗曹求生存 。
- 诸葛亮北伐并没有按照《隆中对》实行
- 隆中对早已不适合蜀国,诸葛亮为何还要坚持北伐
- 隆中对致命的错误是什么?为何蜀国最终灭亡了?
- 关于法律的演讲稿 关于法律的演讲稿三分钟
- 二分天下和三分天下哪个策略更好
- 法律情景剧 法律情景剧剧本三分钟
- 三分损益法是谁提出的?古代乐律发展史介绍
- 为什么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 盘点四副千古绝对的对联,看它们背后都有着什么故事
- 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指的是哪六亲?三分钟看完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