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朱元璋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了皇帝,而一个地方出了个皇帝的话,对于这个地方的人来说,应该是好事的,毕竟这里是皇帝的家乡,他就算是给这里一些优惠政策也是非常正常的 。然而历史上,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凤阳的乞丐却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些乞丐又是为什么沦为乞丐的呢?
文章插图
1.朱元璋当皇帝之后的政策【朱元璋称帝后,为何家乡凤阳的乞丐却越来越多?】“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田地 , 小户人家卖儿郎 。唯有我家没得卖,肩背锣鼓走四方 。”
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尤其是配合凤阳花鼓的曲调 , 听起来悦耳动听的同时 , 又略感凄凉 。为什么略感凄凉呢?因为这个民谣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类人出现,这类人就是凤阳乞丐,甚至一度成为招牌,人们一提到乞丐 , 第一印象就是来自凤阳!
我们再看给这段民谣配乐的凤阳花鼓,鼓很?。?像我们平时吃饭的瓷碗那么大,鼓槌也很细,两根,犹如筷子一般 。是的,凤阳花鼓最早的原型就是一双筷子、一只碗,这是凤阳乞丐的初级装备 。也正是凭借着这套装备 , 行走四方,并逐渐演化成一种曲艺形式——凤阳花鼓 。
可是我们仔细看这个歌词,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凤阳,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 。按理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必然是集中全国的力量,大力发展凤阳才对 , 凤阳人本应富裕,怎么会又卖田,又卖孩,去当乞丐呢?
这就要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浩浩荡荡地移民政策说起:移民并不是明朝首创 , 但是被朝廷强制大规模移民的,明朝应属第一家 。历史上几次规模宏大的移民,主要受战争影响:比如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由于中原地区连年战争,导致:“中原户口,十不存一 。”一方面中原人们往相对安定的南方逃亡,另一方面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内迁,这也是造成南北朝对峙的原因 。
文章插图
再有唐朝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造成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 , 未盛于此 。”
再到后来宋朝的“靖康之难”,整个宋朝皇室都南迁,同时带动很多人民跟着南迁 。
但这几种迁移都是因为战争导致 , 是人民一种自发的行为,但明朝移民就不是那回事了,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强制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由于元末战乱,再加上中原地带连年天灾,导致人口大量流失,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面对中原地带土地荒芜 , 人烟稀少,财政收入剧减 , 开始策划大移民:“丧乱之后,中原草莽 , 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 。”
现在的中原地带,凡是有家谱的家族,回去翻翻家谱,往往会发现一个出场频率最高的词——洪洞大槐树 。那么恭喜你,我们是老乡,都是从明朝初期相对富裕的山西迁过来的 。
那么凤阳这个地方,并非富庶之地,按照移民的特点,必然不会作为首选 。而且移民凤阳只是明朝大移民潮流下的一个小环节,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移民不出乞丐 , 偏偏凤阳的移民跟乞丐挂上了钩呢?
其实 , 这完全是朱元璋好心办了坏事!
- 朱元璋为什么下令禁海?海禁背后有哪些影响?
- 光绪帝怎样才能避免被慈禧陷害?
- 朱元璋称帝后对自己的老家凤阳有什么不一样的政策?
- 卫青和霍去病在汉匈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汉武帝手中的两张王牌
- 元顺帝真的是宋恭帝的儿子吗?
- 溥仪当时才三岁,为何不让摄政王载沣当皇帝?
- 朱元璋的二哥二嫂后来怎么样了?
- 乾隆皇帝为何要主动禅让皇位?后面的3年里他都在做什么?
- 朱元璋的特务组织是如何监视大臣的?是怎么偷听他们讲话的?
- 慈安太后死因何为多出于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