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有多大?有多少战死的主将?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结果其实还是和之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很大的不同的,蜀国虽然输了 , 但其实更像是嬴家,而吴国尽管打赢了 , 却似乎并不是一件太值得高兴的事情 。蜀国战败,那你知道蜀国在这场战役中究竟输的有多惨吗?很多人可能觉得后来吴国来修好,所以 蜀国没有太大损失,但其实远远不止如此 。

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有多大?有多少战死的主将?

文章插图
1.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 , 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
历代评价
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可以认为是重要转折 , 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 。当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 , 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xí]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孙权上事今至矣 。”
而对于陆逊的出色指挥,晋代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评语写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辨亡论》称赞陆逊说:“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 , 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 。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 , 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 。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
西秦高祖乞伏乾归曾对麾下诸将说:“昔曹孟德取袁本初于官渡 , 陆伯言摧刘玄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 。”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对于夷陵之战,写诗歌三首称赞陆逊,一是:“坐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 。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 [16] 二是:“陆逊运良筹,能分吴国忧 。挥毫关将堕,焚铠蜀王羞 。功业昭千载,声名播九州 。至今巫峡地,草木尚添愁 。”三是:“持矛举火破连营 , 玄德穷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
清代学者邓廷罗在《兵镜》中评价说:“司马懿挑朱然,吴班挑陆逊,皆不得行其计 , 岂非将之有能有不能哉?”
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 , 亦不能久 , 粮不足也 。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
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有多大?有多少战死的主将?

文章插图
2.为什么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惨重夷陵之战是荆州之战的延续,它是刘备为了试图夺取荆州而发起的一场伐吴战役,这场战斗最终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而在这场战争中,刘备损失了近8万士兵(孙权战后统计数字) , 亦有许多蜀汉名将阵亡 。所以很多人评价,经此一战蜀汉被彻底的打趴下了,从此一蹶不振 。
首先要纠正的是蜀吴两方阵亡之四位将领说法,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蜀汉大将黄忠被描写成为了参与夷陵之战的将领人选 。刘备东征时,黄忠也作为主帅伐吴,夷陵之战前夕,黄忠受到了吴将马忠的偷袭 , 被其一箭射中臂膀,最后回营失血过多而死 。其实这完全是小说杜撰的成份,黄忠并非死于夷陵之战的战场上,依据正史记载,黄忠早在夷陵之战前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