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

关于乾隆皇帝为何要取消士绅当差的愿用,这主要还要从当时的具体形势以及乾隆皇帝本身的性格特点等主观因素说起了 。在说到这个原因之前,我先来了解一下“士绅当差”,看看这个“士绅当差”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个政策又是怎么兴起的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

文章插图
按丁征税的弊端浅析
士绅当差 , 全称为“官(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或“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是雍正朝三大革新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收回官绅阶层的一部分特权从而扩大国家财政收入,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改良,不得不先谈及隋唐以来税收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
众所周知,隋唐时期采用的税收制度是以均田制为基准,采用按丁(男丁)收税的方式 , 虽然在起初确实给财政收入带来了很大的改观 , 但由于其不论贫富的方式 , 导致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直接使壮丁们纷纷因得不到土地而被迫采取外逃的方式来躲避赋税带来的重压 , 由此也令朝廷的收入呈断崖式下降 。
随着弊端的越发显现,不乏聪慧之人绞尽脑汁纷纷献策 。明代名臣张居正曾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鞭法”,利用将赋税和徭役整合折现的办法,消除胥吏在赋役制度上的一家独大地位,确实在试行期间使财政颓势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但可惜的是,此制度并未同均田制一般形成稳固的制度,并且随着1582年(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张居正的去世,一条鞭法在明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按丁收税的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且弊端更甚于前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

文章插图
由杂乱无序到逐成定制
清朝初期,在赋税制度上初仿明制,但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又有着不一样的具体政策 。有的是严格按照一条鞭法来实施 , 有的则按照按丁收税的老法子 , 故在这段时期的税收制度是杂乱无序不能形成统一制度,这也直接导致了清初的财政收入未能形成一个良心循环 。
作为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位君主,康熙帝秉承“以仁治天下”的宗旨,于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颁布了“滋生人?。?永不加赋”的政策 , 即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的人口总数作为基数,无论以后数量是否变化,都会以这个基数来征收赋税 。
但这里面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丁的负担,但由于一方面增加的人口无需再缴纳赋税,另一方面已去世的人口又无法征收 。鉴于此困境,康熙又提出以人头税摊分到田亩当中 , 即“地丁合一”,如此一来,没有土地的佃农即无需承担原先按丁赋税而带来的高压 。此举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于广东开始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1723年(雍正元年)雍正继位后,正式确定为一项制度 , 逐步推广到全国各省当中 。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取消士绅一体当差制度?

文章插图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之前因后果
但历朝历代 , 总会有一类特殊人群得到了朝廷的特别照顾,他们就是士绅阶层 。所谓的士绅,即有功名者或官员致仕(退休)者 , 这些人在乡里是连接官府与百姓的一个重要桥梁,正因此 , 为了更好地加以利用和稳固其心,朝廷对这类人会给予一定的扶持,而赋税便是最好的体现,而且根据等级不同,士绅们的优免差役的福利不光自己可以享有 , 甚至会惠及家人,以一品大员为例,除却他自身之外,还可另外免除其家人多达2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