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 后世对于康熙皇帝的评价都算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受到很多反应清朝的电视剧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说康熙是”千古一帝“ 。不可否认,康熙在位期间多次用兵,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康熙帝也有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 。
比如在三藩之乱期间,康熙帝多次下诏宣称,只要叛将们放下武器,归顺清朝,他就给与优厚的待遇 , 对于之前的罪行,既往不咎 。当时康熙帝表示 , “朕决不食言”,然而叛乱快要结束的时候 , 这些叛将们却被揪了出来 , 定罪处死!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为何要将众多降将通通凌迟?](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20100LJ4-0.jpg)
文章插图
常言说得好 , 做人要一诺千金 。康熙帝贵为大清天子 , 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国家的信用”,正所谓“君无戏言” 。康熙帝不会不明白这个到底,然而他为何却自食其言,将那些已经归降,甚至为清朝平叛做出贡献的降将处死呢?
事情还得从三藩之乱爆发前说起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申请“退休” 。康熙帝抓到机会,趁机下旨撤掉平南藩 。吴三桂、耿精忠闻讯后,也假意上书,请求撤藩 。没想到弄巧成真 , 康熙帝同意了两人撤藩的奏折 。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为何要将众多降将通通凌迟?](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20100J422-1.jpg)
文章插图
吴三桂恼羞成怒,于是在经过一番周密准备后,在云南举兵造反 。吴三桂叛乱这件事,超乎康熙帝的意料 , 他认为吴三桂不敢反,所以在军事上没什么准备 。吴三桂的军队兵不血刃占领贵州,接着又进入湖南,兵锋直抵长江南岸 。
战争爆发之初,清军连战皆败,加上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起兵响应,一时间西南半壁江山都落入叛军的手中 。康熙帝为了平定叛乱,他几乎将所有八旗军队派往南方,甚至抽调部分蒙古骑兵助战 。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为何要将众多降将通通凌迟?](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20100HQ3-2.jpg)
文章插图
然而此时的八旗军队已经废弛,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 , 都消极避战,且屡战屡败 。坐镇北京的康熙帝心急如焚,甚至一度想御驾亲征 。为了对付叛军 , 康熙帝又想出了剿抚兼用的策略,招抚那些叛军将领 。
康熙帝表示 , “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 , 悉赦已往,不复究治”,“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 。特别是在吴三桂死后 , 康熙帝直接派人招抚叛军高级将领,比如马宝、夏国相等,“若能悔罪归诚,前罪悉赦,仍论功叙录” 。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为何要将众多降将通通凌迟?](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2/20100I950-3.jpg)
文章插图
在这个过程中 , 许多叛将先后归降,比如说尚之信、耿精忠等人 。到最后,马宝也率领残部归降,连吴三桂的亲族吴应麒等九人也向清朝投降 。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死亡!在平叛战争结束后 , 耿精忠、马宝等人被凌迟处死 。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为何要将众多降将通通凌迟?】尚之信、吴应麟等人也被处死 。此外还有许多原吴三桂麾下的降将 , 都被正法,大多数是被凌迟处死的 。当时 , 康熙帝招抚叛将不过是权宜之计,也可以说是诱降,因为当时的战局对清朝不利 。当叛乱结束后,这些叛将还是要死的 。不过 , 康熙帝这么做,确实是不讲信用、背信弃义的行为 。
- 甘罗十二为丞相之后,为什么就神秘消失了?
- 包拯去世之后,他的4大侍卫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 蚩尤被灭了之后,他的后代到哪去了?
- 朱祁镇夺位之后,朱祁钰为什么还说好?
- 商鞅变法之后为何被处死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 刘伯温为何不开国之后就隐退呢?
-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周天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 康熙登基之后,为何要将紫禁城的玄武门改称神武门?
- 完璧归赵之后发生了什么?秦国为何攻打赵国?
- 为什么齐国称霸之后又衰落了?为何只有齐桓公称霸?